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东农时评】思政课“有声有色” 青年方能“敢想敢为”

发布日期:2025-11-26 发布机构:宣传部 责任编辑:侯诗辰 阅读次数:

思政课,如何能打破刻板印象,从“必修课”变为“内心认同”,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近日,动物医学学院与农学院用两场别开生面的特殊课堂,给出了答案:当熟悉的师长同窗走上舞台,成为可亲、可感的身边榜样,将他们的奋斗故事真情“演”出来、动人“讲”出来时,“课堂”的氛围悄然改变——台下,学生们的眼睛亮了,听到动情处更有人热泪盈眶……这一幕,正是学校着力创新思政育人模式、让立德树人工作真正“活”起来的精彩缩影。

在动物医学学院,思政课变身为一台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舞台剧《做这样的东农人》。没有照本宣科,只有真情流淌。“退伍大学生”孙鑫淼的军旅热血、“保研学霸”司红俐的求学巧思、“科研先锋”李诺娃的攻坚克难、“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李晓伟的科技助农……这些昔日停留在表彰文件里的名字,此刻在聚光灯下“活”了起来。他们演绎的,正是自己最真实的青春故事。当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洪斌教授压轴登场,向新生发出“找准起跑线,变被动为主动”的殷切寄语时,这场思政课已完成了从“视听盛宴”到“精神洗礼”的升华。它成功的关键,在于用一个“演”字,让榜样可知可感,让价值引领如春风化雨,真正“圈粉”了年轻一代。

而在农学院,思政课则变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在“学习回信精神 弘扬农学传统 矢志强农报国”主题教育大会上,微课视频循着“知农爱农”到“强农兴农”的足迹,勾勒出时代的青春画卷。更为动人的是,从王金陵先生“一手出品种、一手出论文”的治学丰碑,到魏湜、陈庆山、谢腾龙老中青三代在育种路上的深耕不辍,再到优秀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晓辉扎根北大荒、用科技改变农业的近二十年坚守……一代代农学人的形象,通过辅导员的深情讲述,变得无比丰满而清晰。这堂思政课,用一个“讲”字,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战略,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口号变为薪火相传的壮丽事业。

动物医学学院让榜样“现身说法”,农学院则让历史“开口说话”,两堂思政课,形式不同,却都以一种“走心”的方式,做到了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想得深。其实,能够深入人心的思政课,不在于形式有多新颖,而在于内容是否真正“回归”——回归真实生活、回归学生视角、回归成长需求;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响亮,而在于是否触碰并回应了学生内心的渴望。

这或许正是思政教育该有的模样:不刻意说教,却引人深思;不标榜崇高,却催人向上。当台下每一次掌声都发自内心,当每一个榜样故事都照亮前路,思政教育便回归了它最本真的使命——不求塑造完美的人,而是为了唤醒每个年轻心灵中那个更好的自己,赋予他们“敢想敢为”的勇气与“善作善成”的力量。

(撰稿/张尚男 封面图制作/霍晨光)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