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开展党建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打造部、省、校三级党建示范点“雁阵格局”,有效提升了党建品牌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学校“一融双高”建设。学校党委组织部联合相关单位,推出“党建引领聚合力 品牌创建提质效”专栏,旨在深化党建示范创建成果,全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浓厚氛围,以点带面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全面推动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征程中,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强政治,精业务,提动能”为标准,以“坚定政治信仰、提高素质能力、主动担当作为”为重点,在政治素质提升中坚守初心,在业务能力提升中担当使命,在社会服务中大有作为,在深化实践中实现价值,创新性地形成了“党建+思想引领”“党建+业务提升”“党建+成果转化”“党建+人才培养”四位一体教师党支部发展模式,持续推动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在党建引领下,支部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公办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工作样板支部、黑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黑龙江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见证了党支部在新时代党建工作中的扎实探索与创新实践,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使命担当与积极作为,走出了一条具有农经学科特色的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内涵式发展之路。
二、做法及成效
(一)铸魂强基:理论武装与业务研修相得益彰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的制度化学习机制。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创新学习载体,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打造“党建图书阅读会”特色品牌,购置《中国共产党农史》《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等专业著作30余种,定期开展读书分享和专题研讨,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三是深化融合互促,激发内生动力。党支部着力推动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研究深度融合,组织7名骨干教师录制“百年伟业、三农华章”等系列微党课7部,系统阐释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这些微党课既丰富了理论学习形式,又深化了专业认知,累计观看学习超过1000人次,有效激发了教师扎根“三农”、服务振兴的使命情怀。

支部党员教师录制“农经人话农经”系列微党课
(二)实践砺行:红色教育与田野调研交相辉映
一是用好红色资源,淬炼坚强党性。支部精心打造“红色育人路线”,组织党员赴暴风骤雨纪念馆,赵尚志、赵一曼烈士纪念馆,中东铁路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革命故事、参观历史文物等形式,让党员教师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累计开展红色教育活动15次,参与党员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党性修养和政治站位;二是深耕田野一线,厚植“三农”情怀。党支部推动党建活动向农业农村一线深度延伸,连续多年组织党员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乡村开展暑期调研,让师生在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的实践中砥砺初心使命,培育知农爱农情怀,锻造强农兴农本领;三是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双向赋能。党支部积极拓展校地、校企合作,与双城区璞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与双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绥化北林区农民丰收节并开展学术交流。这些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实践机会,又为教师科研积累了丰富素材,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支部党员赴璞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调研
(三)智库赋能: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比翼齐飞
一是依托智库平台,勇担资政建言使命。党支部深度依托省级高端智库——东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党员教师围绕粮食安全、黑土地保护、乡村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在《“三农”决策咨询》《成果要报》等内刊发表决策咨询报告30余篇,获国家级领导及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次,切实发挥了服务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二是深耕科学研究,产出丰硕科研成果。在勇担资政建言使命的同时,党支部党员教师始终坚守学术本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潜心深耕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近五年,党支部党员主持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奖20余项;三是扎根龙江大地,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党支部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务实作风,组织教师党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走访农业企业数十家,调研农民千余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余人次,把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显著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支部党员教师赴双城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调研
三、启示
一是以思想铸魂,促党建业务融合。必须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农经专业特色深度融合,把政治引领贯穿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建立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结合“三农”领域前沿问题研究,推动党员教师在深化专业认知中提升政治素养,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增强业务能力。这种深度融合不仅筑牢了思想根基,更把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优势,为支部建设注入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以实践砺行,强教研相长实效。坚持把党建活动深度嵌入教学科研主战场,推动党支部工作向农业农村一线延伸,在调研实践中锤炼党性,在服务“三农”中践行使命,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与同频共振。这种实践导向的工作模式不仅为教研工作注入源头活水,更在实践熔炉中培育了师生“一懂两爱”的“三农”情怀,有效破解了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提升了育人实效。
三是以智库赋能,提社会服务能级。充分发挥高端智库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教师党员把研究做在龙江大地上。通过构建“问题导向-理论研究-政策建议-实践应用”的完整链条,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开展科研攻关,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和发展实效。这种智库引领的发展模式既彰显了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独特价值,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持续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林经济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践行“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优异的业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续写更加绚丽的“三农”华章。
(供稿/组织部、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