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我校召开东北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校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校长刘竹青主持会议,副主任、副校长孙占峰、陈庆山、孙世钧,部分专家委员、席位委员,秘书处单位全体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学校就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考虑做了介绍,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分别就成立未来农业学院、黑龙江高等研究院哈尔滨分院,筹建大豆创新研究院、未来农业研究院,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建设等工作作了汇报。会议还研究了产业研究院相关事宜。与会全体委员结合学校实际对综合改革及各专项改革定位目标、关键问题、机制模式、具体举措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并在学科资源整合、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刘竹青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学校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并设置秘书处是落实我校暑期干部培训提出“擎学科、谋未来”主题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学术引领、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要以新机构、新机制加强学术顶层谋划设计,把学术思想与行政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推动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战略型发展。就推进落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五院一试点”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坚持以学术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充分吸纳专家意见,理清各项综合改革间的内在逻辑,进一步形成有机整体;二要抓住综合改革试点契机,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布局谋划、有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及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要在“战略谋划”与“机制创新”上持续发力;三要加紧推进“五院一试点”落地,围绕“破解问题、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政策保障、具体举措”明确工作路径,落实到部门、学科、团队,做到“顶天”绘规划,“立地”能落实。
刘竹青强调,综合改革要上下贯通,分管校领导要亲自“上阵”,带领部门工作;要横向联动,职能部门要摒弃“部门思想”,秘书处要以“一个部门”的工作模式高效协同运转;要落实主体,突出学院在学科建设与学校办学方面的主体作用;要落地见效,用好综合改革政策,在推动事业发展、破解机制障碍上取得实效。
据悉,学校于今年9月底成立了学科建设委员会,并设置了由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管理、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国际交流合作、财务管理、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等业务管理部门组成的秘书处,统筹学校学科建设顶层设计、重点布局、系统推进、工作协调、资源配置、成效评估等全链条工作。
(供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