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我校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杜国明接受了央广网中国之声采访,采访播出后央视、环球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网站进行转载,报道引起了各方媒体和相关行业部门的高度关注。
央广网3月16日讯(记者 周益帆 任梦岩)“近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和五常市再次出现了贩卖黑土及草炭土的现象。2022年8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违法盗采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黑土买卖仍时而出现。怎样才能彻底遏制黑土盗采、买卖的行为?”我校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杜国明表示,目前尚缺少针对盗采黑土行为的明确边界,《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只是针对黑土耕地上的黑土盗采问题,但是,黑土未必都是从耕地上盗采的,也有可能是从林地、草地、沼泽地等其他的土地应用类型当中采过来的土,土的来源实际上很难确定。
杜国明认为,彻底遏制黑土盗采、买卖的行为,要进一步明确保护边界并采取更多样、更严厉的监管手段。要通过专业机构、专业人员进行鉴定,鉴定出来到底是什么土,是不是黑土,甚至是泥炭土。如果是泥炭土就属于矿产资源,对于矿产资源盗采行为,国家的相关法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非常严厉的规定。
在监管手段方面,杜国明认为目前比较匮乏,虽然现在也建立了田长制度,但都是以工作方案的形式出台的,不具有强制性,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
报道刊发后,迅速引起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杜国明教授观点,一定要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黑土行为。部分行业部门与杜国明教授积极沟通,希望后续能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
原文网址:https://china.cnr.cn/yaowen/20230316/t20230316_526184225.shtml
(供稿/公共管理与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