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1月13日上午,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陈润儿一行来我校就黑龙江省农业结构性改革、大豆全产业链加工、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等问题与我校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座谈调研。省委副秘书长高岩、省农委副巡视员李世润、首农集团黑龙江松嫩大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哲陪同调研。我校党委书记冯晓、校长包军,大豆领域专家龚振平教授、陈海涛教授、张淑珍教授、陈庆山教授、王绍东研究员,畜牧乳业领域专家李翠霞教授、谢小来教授、赵新淮教授、姜毓君教授等参加座谈会。

包军在会上发言
包军作为畜牧乳业领域专家首先发言。他分析了国外奶业的结构特点,强调我省具有发展奶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受消费观念和消费信心的影响。下一步我们要在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同时,他建议我省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应形成规模化养殖,适当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随后,与会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积极为我省农业发展“问诊把脉”。专家们对比了国内和国外大豆市场及乳业市场的运行、供需情况,并客观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市场面临的困境,重点围绕大豆产业的结构调整,大豆品质改良育种、精深加工,大豆的机械化生产,土地的轮耕轮作,以及如何实现奶牛饲养的规模化,保证我省奶源的品质,增强乳业竞争力,提高市场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为我省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作物种植,树立乳业品牌建言献策。

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在会上讲话
座谈会上,省委副书记陈润儿认真听取与会人员的发言,不时插话提问,气氛融洽热烈。他强调指出,今年中央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这对农业来讲十分必要,刻不容缓。农产品市场存在供给过剩的结构型问题,问题根源在于种植。黑龙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结构调整成本高,市场介入程度低,经济风险大,这是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玉米为例,黑龙江库存粮食中玉米占绝大部分,严重积压,如果能有效控制玉米产量,对于全国范围内调整市场供需结构的平衡是非常有利的。那么,玉米生产减少了,农民种什么,这就必须要有替代作物。陈润儿建议建立优质非转基因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因为黑龙江不仅有适合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还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种植效益。发展大豆产业,一要从用地和养地的关系上入手,实行轮耕制,改造土壤、农田的生态环境;二要加快产业化调整,利用农业资源开展深度加工、精深加工、特色加工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三要减轻进口压力,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可以扩大出口;四要抑制产量和稳住产能,实行豆谷轮作,树立新的大食品观。

冯晓在会上发言
冯晓在发言中指出,黑龙江的大豆产业一直是我省最大的一个地方优势,但目前这个优势却没有显示出来,我们有好的产品却卖不到好的价钱,经济效益上不去,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销售难直接影响了大豆全产业链条的建立。因此,我们必须要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使大豆产业走出一体化发展的道路,重点抓好高蛋白大豆、食用大豆的种植和生产,利用差异化优势,提高非转基因大豆的比较效益。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种植基地,增大种植面积,提高比较效益,增强竞争力,保证未来市场的稳定,这样才能凸显我们的优势。东农作为一所农业高校,我们一定会在智力、科技、人才方面为我省大豆全产业链条的建立提供支持和保障。也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够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保证产品的后续转化。
(报道/王博 摄影/霍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