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难能自立于大学之林的,更不可能成为一所高水平大学。回望学校走过的历程,在不同发展时期总会涌现出一批扎根东农、艰苦奋斗、默默耕耘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用人格魅力和学识智慧,书写出不凡的育人传奇。
然而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目标,要保持学校事业发展的态势,要持续为中国农业发展做贡献,要不断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必须凝聚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更要努力让他们站在教学第一线上!
让优秀教师站在第一线,需以超常政策吸引之。引进人才,不仅“大门”要敞开,而且“小门”也要敞开。因为经历过人才流失的切肤之痛,今天的东农愈加懂得“人才兴校”的重要。于是我们看到,学校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三个环节,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师资源引进、培养和建立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来吸引、召唤、鼓励优秀教师走到教学第一线。一年多来,学校通过切实加强人才稳定和引进工作,不仅使人才流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还出现了“鸿雁北归”的喜人局面。特别是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在农业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成功引进2名领军人才。
让优秀教师站在第一线,需以尽心管理服务之。让优秀教师站在第一线,就要给他们创建发展环境。诚如校党委书记、校长徐梅在教学工作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所言,“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一定要从心里树起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理念,一定要尽全力给我们所有的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于是,我们有了机关作风年建设的应运而生;于是,我们将要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是,我们要通过全面恢复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助教制度来加强教师能力培养;于是,我们要加强绩效评价管理、质量评价,调整分配政策向一线教师倾斜……有了尽心的管理和服务,广大教师将心怀俯首“练内功”的动力,摒却劳神“求保障”的压力,充满专注“谋事业”的向心力。
让优秀教师站在第一线,需以满腔热忱关爱之。关爱,首先是要用真心。只有千方百计地解决广大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育人舒心、工作顺心、生活暖心的校园环境,才能使广大优秀教师安心耕耘于教学第一线。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学校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棚改项目建设、征地及置换地、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涉及学校发展以及有关民生等重大难题时,学校党委不回避、不退缩,想千方设百计化解矛盾、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集中全校资源与智慧共同破解难题,那份满腔热忱地关爱,不仅解除了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更保障了学校的安全稳定,推动了学校的稳步发展。
相信,未来我们会越发看到,在东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召下,在老一辈师者的引领和传带之下,在教学相长的氛围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涌现出来,他们必会在课堂内外辛勤耕耘,以诚为本、以德修身、以品化人、以为建功,用责任、激情和才智担当起育人的神圣使命,筑起东农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辉煌!
(撰稿/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