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共克时艰、勠力同行——教育部思政司党支部致全国高校辅导员的一封信》,高度评价了高校辅导员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在东北农业大学的疫情防控战线上,有这样的一群辅导员,他们每天牵挂着学生,密切关注疫情数据,实时跟进上报信息,精准摸排学生的健康状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切实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职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用爱和责任传递着温暖与力量,全力守护着东农学子的平安和健康。
3月2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思政司面向全国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培训。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工作安排,我校学生工作部(处)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快速响应,及时部署,按照“应训尽训、不漏一人”的原则,要求全体参训辅导员明确培训环节及要求,严格对照考核标准,全程参与并认真学习,不遗漏、不缺席。截止3月22日,全校89名一线专职辅导员全体成功报名参加培训。
4月30日,为期40天的网络培训学习阶段正式结束。我校全体参训辅导员在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运用手机、电脑等多媒体,依据培训要求,认真开展视频点播和观看直播,并利用培训所学积极撰写心得体会,踊跃参加“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讨论活动。必修课学习总时长达100634分钟,远超教学安排规定的计划学时量;课程学习平均时长达1130分钟,超过考核要求的900分钟;发表主题学习帖138篇,讨论交流600余条,撰写工作案例80余篇,不仅增强了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的能力,更为防疫时期更好地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力打造“云”思政,聚焦精品课程体系全覆盖
此次培训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辅导员网络学院”平台进行,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采取点播课、直播课和研讨课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点播课涵盖“价值引领与思想引导”“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学业指导与班级管理”“日常事务教育管理”“心理调适与健康维护”“疫情防控知识”六大课程模块,课程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访谈、专题片、系列小微课等形成呈现,共提供2450分钟67门课程,以“课程超市”的形式供学员自主选学;直播课紧密贴合疫情当下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业就业指导等主题设置,搭建起思政工作领域专家、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与广大高校辅导员交流研讨的平台,有力促进学员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研讨课把“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组织网络集中研讨。
培训是能量的补充,更是知识的升华。丰富的课程内容和环节设置,有效地帮助我校辅导员认识疫情防控形势和应对策略,掌握特殊时期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理性认识疫情给学习、生活和就业带来的影响,增强了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不断提高了我校辅导员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培训中的直播课程及视频点播学习
交流探讨“云”研修,爱国力行成长进步不断线
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我校参训辅导员积极在学习平台上围绕“如何做好疫情期间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对当代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疫情期间如何继续提升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等主题积极开展网络集中研讨,学习交流同分享,你谈我讲共成长。
培训是教育的要求,更是成长的需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网络培训示范班”为辅导员们搭建了一个集理论学习、工作交流、经验分享于一体的平台,有利于辅导员业务能力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的提升,对在疫情期间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校参训辅导员积极在学习平台参与交流讨论
学习培训“云”充电,彰显疫情之下的责任与担当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校辅导员倍加珍惜培训机会,认真参与课程学习,努力从思想引领、疫情防控、心理辅导、党团班管理、就业升学指导等方面做好学习总结,切实提高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推动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落实。








我校辅导员认真学习
培训是责任的体现,更是使命的担当。特殊时期,全体辅导员齐心坚守在战“疫”一线。停课不停学,学生一直在坚持的路上,而辅导员作为他们的引路人和指路灯,更加坚定地站在不断进步的前沿,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通过本次培训,我校辅导员收获颇丰,感受良多,纷纷在学习平台分享着学习感悟:
园艺园林学院辅导员魏天赋: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探索,迅速找到了新的相处方式、教育模式。“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示范班”给我补充更专业的知识来面对学生的变化,给我更充足的底气面对随时更新的工作。在这段边学习边应用,边培训边成长的过程中,结合自身辅导员工作,我有三个体会:一是要延伸服务触角,贴近学生;二是要转换舞台主角,激励学生;三是拓宽工作视角,引导学生。虽然疫情阻隔了空间上的距离,但阻隔不了我和学生们心灵上的互助共进。我要用好的我“金三角”,构建战“疫”特殊背景下对学生的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教育引导,和同学们一起战胜疫情、共克时艰。
农学院辅导员霍晨光:作为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和毕业生辅导员,我在认真学习全部课程的同时,着重学习了日常事务管理与就业指导板块。在课程《走进学生心里,让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讲座中,袁世平老师从自己多年来的辅导员工作经历出发,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辅导员是一个平凡但意义重大的工作。告诫辅导员要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工作当作享受,把工作做成学问,在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环境下,只要尽全力,终会实现自身的价值。学习过后我与辅导员们热烈的讨论课程内容,将课程中的精髓“把爱写进学生心里”结合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工作、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写下了心得体会《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工作办公室应如何作为》,真正的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化为工作实际。
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玛合巴勒·奴尔达吾列:此次网络培训的学习,让我从中汲取了很多养分,受益匪浅。在具体工作中,我积极向同学们讲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精神,引导同学们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严格遵守所在地政府和学校的各项规定,积极配合所在地疾控等部门的工作,真正做到服从指挥、顾全大局。我还通过QQ、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点对面”地传递特殊时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培养理性平和的心态;“一对一”地解答学生具体心理问题,特别是重点关注学生,定期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焦虑恐慌,减轻心理压力。我相信,只有对学生、对本职工作怀有一颗爱心、一份责任,才能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真正做到“春雨润物,立德树人”。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郭明军: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上的讲话,让我明白从工作作用的角度全面认识辅导员的“辅”、从工作方法的角度深刻认识辅导员的“导”、从岗位身份的角度清晰认识辅导员的“员”,对辅导员的身份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为我今后更好地担任辅导员指明了方向。此次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面对未来的开学复课,我也有了更大的勇气和自信,能够带领同学们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学生安全复课。疫情中,辅导员要用行动诠释使命与担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初心和使命书写在守护学生的抗“疫”一线。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陈勃同:为期40天的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示范班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在“价值引领与思想引导”模块,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速度、大国担当,也进一步意识到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和抗“疫”精神相结合,我通过挖掘、梳理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组织以班级为单位录制视频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日常事务教育管理”模块,我学习到了网络思政的多样化形式,并利用微信群、辅导猫APP进行了尝试。疫情大考,我们都是答卷人,它不仅考验着我们如何做好学生防控工作,更考验着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具有的责任与担当,我将不言弃、不退缩,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学院辅导员刘丹:此次培训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选题精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系统学习,我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凝聚了共识、明确了责任、坚定了信心、收获了方法,深刻的认识到特殊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培育奋进新青年,辅导员要用“耐心、细心、决心、信心”守护学生安康、实现价值引领,坚决做好高校防疫工作的“守门人”,全力做好学生的“知心人”、“暖心人”和“引路人”,在坚守中锤炼品质,在历练中涵养精神,在行动中担负起新时代辅导员的初心与使命。
据悉,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定期开展学工沙龙、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等多项活动,全力打造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现代科技与网络资源相结合,进一步帮助辅导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助力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供稿/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