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与最大的发展,就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入观察和思考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实践性检验、历史性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理论成熟是政党政治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科学理论指导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行动指南,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主要是解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虽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形成的时代条件、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主要是解决发展起来了的中国如何强起来、发展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如何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问题。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科学性已被实践证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蕴含毛泽东思想精髓,秉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有机贯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进程中形成,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性,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示范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成果。既坚持了老祖宗,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又谱写了新篇章,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总之,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习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回望历史,自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展望未来,到21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先是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形成和完善并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随后在俄国诞生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下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根据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结合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际视野,又把握历史大势,以中国发展理念与实践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向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总体布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理念等,是内生出融通中外且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普遍意义和示范价值。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贡献给世界,推动和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发展创新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指导思想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思想的关键在于指导行动。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理,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一切都需要正确理论来引领和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理论发展的总结和抽象,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准确应用及其理论与时代和实践的互动。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揭示其形成的现实根据和实践基础;又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揭示其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同时,把它作为“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符合党心民意,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从领袖与群众的关系看,是党的领袖对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集体的共同创造,即全党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习总书记超凡的政治智慧、巨大的理论勇气、高超的雄才大略、深邃的远见卓识和独特的理论创造。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挑起大国领袖的重担,解难题办大事,更能干成事,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和扛鼎巨擘。既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巩固了全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了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又用行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玉娟
作者简介:孙玉娟,女,汉族,1964年12月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国家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省高校毛中特教研会、省高校研究生思政课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导师,省优秀教师、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校级名师。在《科学社会主义》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有7篇文章被人大资料全文转载或转摘;撰写学术著作1部、主编教材3部、参加省规划教材2部(副主编);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省首届高校“两课”青年教师优秀教学评选一等奖和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