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下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秘书处杨谊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晓燕,党组成员、副主席盛黎明,科普部部长张馨月,绥化市市科协三级调研员、副主席梁红光,青冈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洪喜等一行11人到我校调研科技小院建设情况。我校校长刘竹青、副校长姜毓君,研究生院院长彭胜民、副院长张帆及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参加座谈。会议由姜毓君主持。


刘竹青对张建华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对我校科技小院建设工作给予的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我校是东北三省一区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农业高校和黑龙江省省属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且坐落在粮食主产区,具备建设成为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先天优势,应肩负起培养高质量学生、产出高质量成果、服务高标准农业的历史使命。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实践创新,尤其是在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以来,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及地方区域发展需求,大力发挥科技小院在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下一步,学校将加快步伐、优化结构、抓好质量,实现科技小院建设成效提档升级,聚焦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张建华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我校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阐述了此次来访的目的。他指出,科技小院已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标志着科技小院从基层创新实践上升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为破解“三农”难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这一成就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要继续加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规范化建设,聚焦农业生产或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建科技小院集群,打造多学科联合攻关、农业技术转化推广的综合性创新平台,确保取得实效。同时,持续宣传推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经验和成效,讲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故事。
盛黎明全面阐述了黑龙江省科技小院建设情况。彭胜民详细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及科技小院建设的基本情况。双方就科技小院建设情况、制约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张晓燕对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及人才托举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针对科技小院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她指出,科技小院“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驱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困境,实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有机融合。接下来,要着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努力将科技小院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服务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突破年”行动,推动我省科技小院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将科技小院打造成为高校科学研究的阵地、服务“三农”的高地、培育农业科技人才的基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此次来访交流,为我校科技小院深入乡村、助力产业发展提供了精准指导和有力支持。接下来,我校将科研力量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小院从“单点试验”向“全域服务”升级。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科技培训和服务模式,服务农户和企业单位,在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的同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搭建更为专业、更加广阔的平台。
会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我校校史馆。12日上午,张建华一行参观我校黑龙江巨源农投大豆科技小院,省农投集团副总经理王彬热情接待,我校原副校长刘荣、研究生院相关同志及科技小院首席专家武小霞陪同。
(供稿/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