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开展党建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打造部、省、校三级党建示范点“雁阵格局”,有效提升了党建品牌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学校“一融双高”建设。学校党委组织部联合相关单位,推出“党建引领聚合力 品牌创建提质效”专栏,旨在深化党建示范创建成果,全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浓厚氛围,以点带面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全面推动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
食品学院粮食工程系教师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现有党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曾获全国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省首批公办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支部所辖教师团队获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年来,党支部扎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坚守粮食精深加工领域,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助力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中创先争优、担当作为。
二、做法及成效
一是坚持凝心铸魂,筑牢思想根基。支部始终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严格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和1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构建“个人自主学+集中统一学+专题辅导学+交流研讨学+领导带领学+实践活动学”一贯式“六学”学习体系,全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着眼于建设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打造“学习型、躬耕型、攻坚型、服务型、奉献型”五型支部建设模式,持之以恒深化支部党员能力作风建设,坚持职业规划与学术发展“双谋划”,能力作风与业务水平“双提升”,支部书记在全省党支部书记论坛中作主旨演讲,获全省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支部融合案例作为唯一一个党支部入选全省案例。切实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到教育教学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社会服务第一线。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建立传帮带“红色导师”机制,发挥支部国家教学名师示范引领作用,老党员与中青年教师结对帮扶,量身定制职业规划、成长计划,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形成凝聚人才的“稳定剂”,以“头雁引领”带动“群雁齐飞”。党支部共培养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等省级以上人才50余人次,为构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素质人才队伍积蓄力量。

党支部书记在全省第三届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做微党课分享
二是厚植爱生情怀,做立德树人排头兵。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打造“三个体系”,扎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致力打造育人工作体系。聚焦“国之大者”,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立足课堂主阵地将党建活动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增强立德树人实效。支部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先后立项省级课程思政8项、省级一流课程3项、出版著作/教材24部。依托党建打造思政“第二课堂”,将党建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支部全员担任学生思想、学业、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连续五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5项、铜奖3项。致力打造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党支部密切联系服务师生群众的一线“阵地”作用,主题教育期间支部党员深入课堂、宿舍等学生活动一线调研,与学生“面对面”“心连心”交流互动,解决学生急难愁盼,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致力打造引带帮扶体系。聚焦重点困难群体开展以生活、学业、科研、就业帮扶为核心的“四帮”活动,支部成员担任学生成长导师、班主任,与学生精准结对,护航成长。近五年累计培养本硕博学生1300余人,学生累计获得金龙鱼、国骅等企业奖学金400余万元,涌现出“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等先进典型。

国家教学名师江连洲教授指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践
三是推动“一融双高”建设,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党支部坚持向高质量党建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与推动有组织科研、集智攻关相结合,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服务发展意识。围绕“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贯彻落实我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浓厚的党建与科技创新双赢氛围,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上,致力于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迈进,为助力龙江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提供智力支持。持续提升科技攻关能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着眼食品领域科技前沿,组织党员骨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先后主持承担联合国UNDP、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点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3亿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0多件,转化40余件。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质效。深化产学研党建联建,先后与“九三食品”“农垦龙王”等开展联建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创新策源地作用,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人才联育、工作联促、发展联动“五联并举”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党组织结对共建效能,引领校企合作深度推进,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东农担当。

赴产学研党建联建合作企业九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专业实习
三、启示
一是高水平党建引领思想建设是党支部的立德之本。唯有将党的理论深度融入团队建设,方能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双谋划、双导师、双提升、双提高”为抓手,推动党建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用党的先进理论筑牢思想根基,以“头雁引领”促进“雁阵齐飞”建设人才梯队,引领支部成员践行“粮心向党”使命,厚植家国情怀,为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二是高水平科技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党支部的使命担当。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只有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才能实现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要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大战略需求作为支部的核心使命,聚焦粮食加工与高值化应用等关键领域,推动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和规模化。通过建立“产学研党建联盟”,促进科研成果在龙江大地落地生根,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三是高水平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是党支部的育人之魂。应将党的引领贯穿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采取“课程思政+专业教育+创新创业”三维人才培养模式。挖掘粮食安全战略、粮食文化传承等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知粮爱粮”情怀。通过“四帮”活动,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粮食工程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组织部 食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