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开展党建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打造部、省、校三级党建示范点“雁阵格局”,有效提升了党建品牌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学校“一融双高”建设。即日起,学校党委组织部联合相关单位,推出“党建引领聚合力 品牌创建提质效”专栏,旨在深化党建示范创建成果,全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浓厚氛围,以点带面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全面推动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慧农业系教师党支部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学科特色,以强农兴农为使命,以党建引领为服务龙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为全面推进服务龙江“三农”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二、做法及成效
(一)党建领航凝心聚力,强基固本擘画蓝图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铸牢思想根基。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思想建设。建立“集体学、自主学、轮流讲”的闭环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学科建设难题的强大力量,党支部组织专题读书班与“三会一课”,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党纪专题学习。二是紧抓组织建设,打造人才方阵。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支部引领带动”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将组织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驱动核心。依托学院“金陵·教师培优”计划,不断提升支部成员尤其是青年教师党员的综合素质,支部现有党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6.7%,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1人、优青2人;创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6名党员教师兼任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级学会理事等职务,2024年支部成功获批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三是聚焦主责主业,勇担研学重担。党支部将组织生活融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环节,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近五年,支部党员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0项、其他科研项目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60余篇,在前沿top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多为我校首发;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20个,已完成4个水稻新品种经营权的转让,转让金额345万元,主持和参加选育的水稻、大豆、马铃薯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500万亩以上,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支部所在专业成功获批“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填补了东北三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二)育才扬帆行稳致远,提质增效勇立潮头
一是锚定育人初心,播种爱农新苗。支部坚持将党建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以“强党性、育英才、促振兴”为主线,把党的教育方针深度转化到人才培养的火热实践之中。通过健全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持续深化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开设“智慧农场技术与集成”沉浸式实践课程,组织师生赴北大荒农场开展“精神溯源”教育,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浸润学子心田。二是拓展育人平台,深耕学农沃土。支部着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以切实解决农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作为工作落脚点,秉承实践育人精神深化院地合作交流,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中联重科、北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慧诺瑞德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瀚辰光翼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党支部共建典型示范活动,成立“智慧农业研发中心”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建智慧“eMSA”人才培养和科创共享平台。三是磨炼过硬党性,创新活动形式。支部将主题党日活动开进田间地头,特别注重在实践中锤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深厚情怀,实施党员导师制,组织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在无人机驾驶实训等特色项目中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农业技术支援,将“三会一课”与科普活动有机结合。

智慧农业系教师党支部打造创新实习课程——农场实践
(三)服务龙江休戚与共,探索党建融合新局
一是扎根白山黑水,迎难奋发而上。支部聚焦制约龙江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难题,以党建引领科研攻关方向,将“藏粮于技”战略融入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深化“党建+产业”融合模式,依托“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北大荒智慧农场C2Farm建设项目,在主粮作物智慧感知、智慧决策、智慧执行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从空、天、地多维度获取作物长势物候情况,利用机理及经验模型决策,精准给出智慧播种、施肥、植保与收获处方图。二是党建引领科研,互融向新而行。支部注重探索发挥学术平台党建功能,积极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累计举办4届“金陵国际论坛”——智慧农业与科技创新国际会议,承办“2024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年会”,打造支部品牌“智慧农业,智创未来”主题党日活动。陈庆山团队以优质大豆品种为依托,参加审定新品种17个,累计种植2266.93万亩,合计经济效益180.72亿元;魏峭嵘团队育成的淀粉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东农310”,在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示范推广,有望解决马铃薯淀粉加工行业“卡脖子”难题。支部聚焦在成果转化一线设立“党员示范岗”,推行“揭榜挂帅”制度,以新质生产力助力龙江农业产业发展,致力成为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智慧农业系教师党支部承办2024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年会

智慧农业系教师党员赴铁力参加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活动
三、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确保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盘”,构建“政治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赋能”三维育人体系,将“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培养知农爱农人才的行动自觉。
(二)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是农业科研的生命力所在。农业科研只有深深扎根于党的战略和地方需求的土壤,才能实现科技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作为农科院校的教师党支部,要将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需求转化为科研选题,未来支部将尝试设立“党员责任田”、开展“科技支边”专项行动,推动科研成果在龙江大地落地生根。
(三)构建“课程思政”格局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载体。在开放式育人模式中要将党的引领贯穿育人全过程,尤其是利用好、传承好北大荒精神谱系,将“课程思政”带到“田间地头”。要探索更多的情景研学式党课、主题党日等党建工作新范式,既培养学生解决科研问题的实践能力,又厚植新一代农业人才的知农爱农情怀。
(供稿/组织部 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