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一天半的八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十九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圆满落下帷幕,代表们带着基层一线的民心民意,带着全校师生的众智众力,形成提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本届教代会共征集提案77件,涉及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育、思政育人等战略性问题占比提升至36.3%,充分彰显教职工的全局意识和参与依法治校的智慧。
师生们关注哪些话题?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让我们一起关注本届教代会的热门提案。
提案人:“双代会”代表韩文灏
提案名称:关于规范校园建筑命名的提案
学校部分建筑在命名上存在不统一和不规范的现象,同一建筑存在多种称谓、建筑名称与实际用途不符、部分建筑缺乏官方命名或公众认知度低。
建议学校对建筑命名进行统一规范,一是以楼宇功能命名,直观地展示建筑的用途,如教学楼、图书馆等;二是用包含方位和数字命名,精确指示建筑位置,便于学生和访客导航,如南区1号楼、北区四食堂;三是用学校文化命名,激励学生追求知识、服务社会。例如,以学校创始人或其他杰出人物命名,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和文化,同时激发他们的敬意,体现学校的特色、历史和校训,彰显学校精神和价值观。
提案人:“双代会”代表胡畔
提案名称:关于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提案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理论教学成果的检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学校近期发布的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对论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仍存在学生重视不足、论文质量参差不齐、评审标准不够细化等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建议优化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校内抽检机制。对各专业论文进行随机抽检,问题突出的要进行全面复检。二是推行抽样外审制度。按比例随机抽取各专业论文交付外审,外审通过方可进入下一环节。三是优化答辩时间安排。适当延长答辩与成绩提交的间隔,确保二次答辩、三次答辩论文有充分修改时间。四是完善管理办法。制定更明确、可操作的毕业论文管理细则,规范流程,强化执行。
提案人:“双代会”代表王金峰
提案名称:关于科研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的提案
针对科研设备购置后存在使用率较低、维护成本较高、占用大量房屋资源以及服务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提案。
建议拓展校内资产共享平台所含设备种类和数量,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及实验室资源跨部门共享。对闲置设备进行调剂或向社会租赁,创造收益并提升设备知名度,或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平台,企业支付设备维护费,有效利用资源。依据学院现有人员配置,由科研平台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大型仪器的操作、维护及管理工作。将设备共享率和服务数量纳入考核,奖励前10%单位,对闲置科研设备(季节性设备除外)实施强制调配。
提案人:“双代会”代表曲建华
提案名称:关于建议完善职称评聘细则的提案
目前职称评聘细则中对论文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质量要求,即中科院一区和二区SCI,但学校目前着重强调代表性成果产出,即应对论文数量和质量都做相应要求。此外,学院对拟评聘教师的评审排序重要性应予以明确和着重考量。
建议优化论文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代表性成果产出的导向,适当优化评价方式:考虑进一步强化“论文代表作”制度,即要求申报人提供5篇最能体现其学术水平的代表性论文即可,额外论文可不提供或仅做参考。同时,强化学院教授委员会评审作用,建议在职称评聘细则中进一步强化学院教授委员会的评审职能,充分发挥其对申报人学术能力、教学水平和学科贡献的专业评审权,并在细则中适当提高学院形成的推荐排序意见在校级评审中的参考比重,以切实发挥学科专业评价的实质性作用。
提案人:“双代会”代表樊东
提案名称:关于加强数智化课程建设的提案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加速迭代,社会生产方式和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数智时代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必须通过数智化课程重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能力,使其具备应对未来产业变革的核心竞争力。
建议高度重视数智化课程建设,为数智化课程建设提供必要保障条件,充分发挥数智化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东农成为培养未来农业领航者的智慧摇篮。一是通过智能评测等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与精准化评价,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提升教学效率。二是借助大数据分析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实时优化课程设计,推动教育质量的螺旋式上升。三是搭建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有效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化。
提案人:“双代会”代表刘鑫
提案名称:关于加快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投入建设的提案
近日,农学院申报的生物育种技术本科专业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生物育种技术作为学校重要的交叉学科专业,立足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区位优势,全力助推农作物基因组编辑、单倍体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与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深度融合,希望学校能够积极推进生物育种技术专业建设,着力解决我国种业振兴“卡脖子”问题,培养契合现代种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竞争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生物育种技术专业作为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和亮点,依托植物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实验平台,亟需投入专项建设经费配套专业教学所需仪器设备,加快生物育种专业化人才培养速度,以期精准对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战略需求,助力现代种业强国建设。
提案人:“双代会”代表张子威
提案名称:关于校园内部道路及周边道路交通混乱问题的提案
当前校园西北门外侧,快递车、网约车存在违章停车现象,小商小贩占道经营,大车频繁调头,导致交通拥堵,师生出行不便。校园内电动车数量激增,车速过快,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联合交管部门,在学校西北门规划快递、网约车专属停放区,划定商贩合规经营区域,限制大车通行时段,并加强日常执法。校园内加装限速设施,对送餐电动车实行登记管理,指定送餐交接区,同时加大对电动车违规行驶的处罚力度,全面改善校园交通环境。
提案人:“双代会”代表徐宁
提案名称:关于新建楼宇规划停车场(位)的提案
随着学校新建楼宇和师生车辆的增加,配套停车场(位)不足,车辆占道停放、电动车自行车无序停放等现象时有发生,既影响了校园秩序,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
建议对于目前新建楼宇及停车位紧张楼宇合理规划停车场(位),同步规划新建楼宇配套车位,对于在建项目,将机动车位、非机动车停放区纳入建筑设计方案,按师生流量科学测算车位配比。动态优化校园交通管理,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建立“高峰时段引导 + 违规停放抓拍”机制,对消防通道、主干道违停车辆实施警示。鼓励师生绿色出行,增设电动车、自行车停放点,引导短距离通勤减少机动车使用。
(报道/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