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东北农业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近期召开。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宣传部将开通“中国共产党东北农业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专题网站”,全面报道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筹备、召开、贯彻落实情况,全面宣传本次党代会制定的发展规划、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即日起,校园网主页将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各方面工作呈现出的新局面及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绩,礼赞学校建设成就,激励全校党员和广大干部师生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以优异的成绩和昂扬的精气神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围绕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引领示范。学校始终坚持,在坚守初心使命中培养人才、铸就新人,展现了培根铸魂的东农新作为;在打造队伍中优化机制、破立并举,谱写了人才强校的东农新篇章。
启智润心,铸魂育人,让思政教育成为“润心的春雨”。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持续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不断强化“大思政”建设,形成“门门有思政、门门优思政”的东农课程新风尚。







学校领导坚持走上讲台、走近学生,带头上好思政课,形成了具有东农特色的课程思政传统,带动全校教师把思政教育的种子植入各门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个、省级15个。全校上下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获批全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全方位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学生“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实现“一窗通办”,易班建设获得国家级奖励13项,“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工作案例获全国一等奖。推动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辅导员成功立项省级以上课题17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9人。学校获得全国学校共青团重大课题1项、获得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研究生支教团获得中国志愿服务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切实做好招生工作,持续优化招生结构,提升生源质量。不断细化就业工作举措,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校领导带头“访企拓岗促就业”,推进“就业网上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建成黑龙江省首家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荣获黑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荣获教育部评选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创新奖”。
夯实基础,协同培育,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深入推进一流本科建设“三大工程”和“113355”行动计划,出台《一流本科建设实施方案》,汇聚“五育”并举强大合力,着力构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东农学子在省级以上高水平A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5项,在各类文体赛事中屡获殊荣,我校女篮在全省大学生篮联赛中喜获十连冠。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新农科教育联盟,加大课程建设和引进力度,为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充实了学校优质课源,获批24个国家级、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专业建设历史性突破。97门课程获得省级一流课程,24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部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获批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27部,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农业高校前列。组织召开全国第三届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研讨会,入选优秀案例8个,位列全国农林院校首位。学校持续开展留学生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牵头多个国际会议,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引育并举,汇才聚智,让研究生成为“领跑的骏马”。学校持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打造高水平导师队伍,提升导师指导能力,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加速培养涉农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把课堂延伸至农业生产一线,设立260个校外实践基地,1个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45个黑龙江省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获批备案、28个“科技小院”获批建设,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出台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项目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国际文化教育。瞄准研究生教育工作关键,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研究,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立项19项、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立项8项,新增1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6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新增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交叉学科博士点3个。招收全职博士后108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24项,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10项,其中包含“博新计划”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269项。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实现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全覆盖,举办全国性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博士后科研事业有效拓宽、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人才强校,笃定前行,让教师成为“引航的灯塔”。学校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理念,贯彻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开展“东农聚才计划”“东农学者计划”和“东农奖励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战略人才”支持计划》等系列文件,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水平的创新人才。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构建覆盖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培养体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在人才培育上积极谋划,在重大人才计划遴选申报工作中佳绩频传,高水平师资队伍成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招聘教师岗位532人、教辅岗位51人、辅导员岗位77人、管理岗位60人。引进各类优秀人才253人,其中,引进外籍师资3人,兼职教授12人,引进人才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学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及党委教师工作部,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养成,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师德考核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12个,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3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1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6个学院获评省级师德师风先进集体,5人获评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13人获批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评全省模范教师,1人获评全省优秀教师。
兴国强校,人才为本。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事业中的中心地位,坚持以一流的人才工作支撑和引领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供给,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汇聚东农、扎根黑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力量、培育新动能,凝聚学校凯歌而行的磅礴力量。
又一段奋进征程即将启航,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中全力提供“东农方案”,在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队伍建设中聚力书写“东农篇章”,不断为龙江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东农力量。
(报道/回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