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学术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电气与信息学院教师李宁宁在国际著名期刊《Energy》(IF=9.0,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论文

发布日期:2025-04-26 发布机构:宣传部 责任编辑:吴限 阅读次数:

近日,电气与信息学院教师李宁宁在国际权威能源领域期刊《Energy》(IF=9.0,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A Hybrid WOA-CNN-BiLSTM Framework with Enhanced Accuracy for Low-Voltage Shunt Capacitor Remaining Life Prediction in Power System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围绕电力系统中低压并联电容器的剩余寿命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鲸鱼优化算法(WOA)、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深度学习预测框架。

该论文的研究亮点是融合了AI与优化算法,用于服务电力设备运维。

论文针对电力系统中低压并联电容器的剩余寿命预测问题,创新性提出了一种融合鲸鱼优化算法(WOA)、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多模型预测框架,该方法充分融合空间结构识别与时序特征建模能力,并引入智能优化模块以实现全局调参能力。

研究以某智能电力运维平台采集的228,000+条真实工业样本为基础,构建预测数据集,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平均绝对误差(MAE)与均方根误差(RMSE)上均显著优于对比模型,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与实用价值。

该论文的实用背景是支撑智能电网下的设备健康管理。

电容器是配电网中广泛部署的电力设备,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电能质量与系统运行效率。传统人工检修模式面临“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亟需高精度、可部署的状态预测方案。

该论文研究成果将AI与设备运维深度融合,为构建“智能电容器在线感知+剩余寿命预测+运维策略优化”的闭环应用路径提供技术支撑,有望推广应用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新型配电系统、工业智能诊断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电气与信息学院电气工程系紧紧围绕“绿色能源与节能”“农业能源绿色化转型”两大特色研究方向,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能源保障需求,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在智能配电、可再生能源并网、电气设备健康监测、新型储能系统、智慧农业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设施节能、电网智能调度、绿色用电监测等实际场景,形成了一批面向农业场景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的创新技术路径。

(供稿/电气与信息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