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促进学术思想碰撞与创新,4月23日,经济管理学院第二期青禾经典文献研读在成栋楼720会议室举办。本次活动特邀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仲秋,围绕论文 《How and when generative Al use affects employeeincremental and radical creativity》展开深度研讨,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洋,10余名研究生参会。

会上,王洋介绍了“小而精”研讨模式优势,鼓励在场研究生打破思维壁垒,大胆提问、积极互动。她指出,学术交流的价值不仅在于答案,更在于探索问题的过程。李仲秋以亲身经历切入,并通过分享国内高校学生勇于提问的案例,激励参与者在学术探索中勇于表达。
在论文研读环节,李仲秋以《How and when generative Al use affects employeeincremental and radical creativity》这篇论文为切入点,带领大家精读剖析。从题目入手,详细解读 “how” 和 “when” 在论文中的深层含义,揭示不同表述背后所蕴含的中介效应与调节变量,让晦涩的学术逻辑变得通俗易懂。介绍了生成式 AI的概念、核心特点与应用场景,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l)有效激发员工创造力,但其策略性应用机制有待探索。并对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详细讲解问卷调查法的实施步骤、优缺点,指出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揭示不同场景下GenAl通过双元学习影响创造力的路径。
在研讨环节,李仲秋系统解析了文献阅读、选题挖掘到论文撰写的全流程技巧。她建议从社会现象、方法创新、灵感火花及文献缺口多维度捕捉研究空白。在答疑互动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理论选择、变量表述、引用格式、期刊选择等问题,主讲人结合自身丰富经验和审稿经历,逐一耐心解答,并提出诸多实用建议。
据悉,作为学院“青禾论坛”学术品牌的重要组成,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研讨模式,为研究生搭建高阶学术训练平台。下一步,学院将持续举办系列研讨,助力研究者在学术道路上深耕细作、创新突破。
(供稿/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