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为进一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国际中文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邀请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华文系主任朱宇教授进行以“语域语言差异多维度分析的理论、范式、案例与应用”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学院副院长胡长伟主持会议,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带头人冯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赵宏、中华传统文化教研部主任李法玲,部分教师、全体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参加会议。

学术活动现场
朱宇从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及语用学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语域语言的差异与应用。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语域语言在日常交流、文学、媒体传播中的应用,深化了师生对语域差异的理解。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此次讲座为师生们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大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无限期待。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朱宇积极解答师生关于语域研究实践操作及新时代农业文化词汇解析方法的问题,激发师生学术探索新灵感,为今后的学术语言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朱宇开展讲座
12月28日,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举办了2023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开题报告会。这是学院首届开题报告会,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院长卢铁光、胡长伟副院长、研究生辅导员王富林参加了会议,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到场旁听。朱宇及学院研究生导师对14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逐一提出了修改建议,助力同学们明确论文改进方向、提升论文质量,同时也为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论文写作指导思路。

开题报告会现场
12月30日,朱宇与学院研究生导师围绕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优化、硕士论文选题导向及学生实习实践,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展开充分论证研讨,一致认为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明确,毕业要求分解合理,课程设置比较全面,突出了我校的区位优势和农业院校特色,建议在研究方向上进一步凝练以突出专业学位的培养特色。

学科人才培养方案讨论现场
此次朱宇的到访和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也为学院的学术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深入交流和探讨,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师生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也标志着我校学术交流与学科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未来,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将继续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平台,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师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持续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专业人才,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国际文化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