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场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分别在陕西榆林、黑龙江齐齐哈尔举办。观摩会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东北高产高效栽培岗位团队主办,与会代表观摩了当地绿色高效规模化种植示范区,并进行了实地测产、加工测试、风味品鉴、田间培训等活动。
观摩会上,“东农317”和“东农321”两个品种展现出优质、丰产、抗逆、节本等多重优势。榆林示范区“东农317”亩产达4.25吨、干物质含量和大薯率高;“东农321”亩产达4.44吨、干物质含量和大薯率都很高,并且用肥用水量低,炸条颜色好、食味品质优。在风味品鉴环节,“东农321”获评综合蒸食品质优秀品种,“东农317”获得优良食味品种第1名。

据了解,这两个品种已在多个区域开展试验,从小区试种、品种试验到规模化示范,均表现出较好的优质、丰产特性。马铃薯新品种及配套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的加快示范推广,加速推进薯条加工品种国产替代进程,扭转了种植中大肥大水资源浪费的现状,为加工企业提供更优质抗逆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原料薯品种,助力马铃薯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交流会上,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常勇研究员称,自引进东农系列加工薯品种以来,榆林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单产持续提升,“东农321”和“东农317”抗逆性好、好管理、种植投入少,可实现节本增效10%,“东农310”亩产淀粉达1吨。麦肯食品有限公司西部区原料经理王佳林认为,东农系列加工薯品根系好、植株强壮、抗逆性好、节肥节水、用药少,综合优势较为明显。榆林福瑞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伟表示,国产加工薯品种优势渐显,“东农317”在苗后90天亩产超过4.2吨、干物质含量超过22%。
来自产区的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加快国产品种布局。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春燕表示,榆林市未来重点规划和布局一批干物质含量高的国产品种,满足淀粉、全粉加工储备等需求。北大荒薯业集团副总经理李明安表示,结合“东农317”等品种的综合表现,准备继续扩大国产优质品种生产和应用。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石瑛建议,未来马铃薯种植要破除“唯高产论”,更加重视品种,集成栽培技术,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保持单产合理区间,力争取得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生态友好、收益可观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