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媒体东农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东农 > 正文

黑龙江日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擎引 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科学发展

发布日期:2011-12-05 发布机构:黑龙江日报 责任编辑: 阅读次数:

《黑龙江日报》2011年12月5日3版

在大学里不缺少学习,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却是需要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重点研究和认真解决的。要以“围绕中心、助力发展”为载体和目标,切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增强能力的过程,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水平的过程。这是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徐梅在学校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段时期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在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通过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学习型领导班子工程、创建一批学习型党支部工程、争做一名学习型党员工程”,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规划发展蓝图、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速度、增进民生福祉、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擎引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

理论武装,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

以科学理论武装全体师生,既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学校能够科学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学校党委一直强调,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不能仅仅抓党内,同时也要注重党外,要统筹兼顾一起抓,才能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要将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效果的运用扩大到全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学校整体发展。正是按照这样的要求,以基层党委和总支为单位,经常性的集体学习、全员学习已经成为东北农业大学的一项制度被坚持着,正如基层一位普通教师总结的那样: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先带头,干部作表率,党员带群众,学习全覆盖。

东北农业大学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高度重视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突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重点学、集中学、系列学,使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专题化,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提高了理校治学的能力和水平。

暑期,学校将中层领导干部集中到校外进行为期3天的封闭式学习,请专家作专题辅导讲座,校领导作专题报告,中层干部围绕自身工作进行分组交流,在集中学习交流中,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战略思考得到了强化,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一位中层干部在学习后感慨道:这样的学习真解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变化。

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写、带头用的“四带头”到中层干部定期的学习活动;从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到基层普通党员和群众的自觉学习,整个校园中“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乐于学习、坚持学习、自觉学习”蔚然成风,各种报告会、研讨会、演讲会竞相举行,校园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栏、辅导材料《大讲堂》、《学习参考》等学习平台和途径迅速搭建……长期以来,正确的学习导向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显著提高,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和能力保证。

在领导带头、干部自觉、典型引领的前提下,学校还建立和坚持督学、述学、评学制度,形成了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长效机制。

科学研判,在学习中规划发展蓝图

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是每一所高校研究和探索的永恒课题。

东北农业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亲手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省属“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谋划好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路径是当务之急。徐梅强调,“只有在正确的航向引领下,学校才能加快发展步伐;只有切实加强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才能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只有搞好顶层设计,谋划好发展蓝图,才能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科学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队,先后到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进行调研学习。回来后,立即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集中讨论分析,取长补短,消化吸收,并在全校范围内公开作专题调研报告,传输学习经验和体会,扩大学习成果的受益面。“是‘发展'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是承载着一份历史责任进行的一次学习,这样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值得推广。”学校宣传统战部部长李岿然在汇报调研体会时这样说。

学校通过学习准确把握中央精神、理清国情省情,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规律,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发展蓝图。一年来,学校党委中心组先后4次集中专题学习国家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全校召开各层面座谈会、征求意见会7个,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横向 对比找差距,纵向对比找优势,汇聚集体智慧,搞好顶层设计。

东北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为目标,以“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深入实施“十项任务”和“五项工程”,特别是“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工程”、“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民生改善工程”等五项工程,重点突出,措施具体,为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明确了发展理念和目标,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为学校快速科学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直面矛盾,在学习中破解发展难题

当前虽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也是各类矛盾突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凸显且难以解决的时期。

东北农业大学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进程中,深刻认识到要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关键是如何有效破解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难题。为此,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全校党员干部广泛调研,全面梳理,准确地找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症结所在。学校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集体的智慧、执着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去“直面矛盾、破解难题”。无论是党政机关“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还是基层党支部中开展的党员教师“进图书馆、进实验室、进科研基地、进生产一线”活动,都为破解发展难题搭建了载体、注入了力量。

面对学校经费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硬件环境条件较差、校园周边环境混乱等涉及学校发展以及有关民生等重大难题时,学校党委不回避、不退缩,集中全校资源与智慧共同破解难题。一年多来,学校通过切实加强人才稳定和引进工作,不仅使人才流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还出现了“鸿雁北归”的喜人局面。仅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在农业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就成功地引进了两名领军人才。通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切实加大校园环境和硬件建设力度,有效治理了校园及周边环境。一系列制约学校发展难题的有效破解,不仅维护了学校的和谐、安全和稳定,更为学校科学发展畅通了渠道。

围绕中心,在学习中加快发展速度

如何以党组织的学习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关键。东北农业大学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途径,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中心工作方面寻求突破。

2011年,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新一轮教学思想大讨论在学校全面展开。全校上下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性问题,结合如何形成具有东农特色的教育思想观念、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等问题,广泛调研,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积极讨论,最终形成了学校当前本科教学的发展理念和目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年以来,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实现重要突破,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地处东北,在经济欠发达省份,如何让学校的有限资源发挥效应的最大化,学校在学习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交叉融合,突出特色。近年来,学校建立了种植、养殖、加工、管理4个学科群,在乳品、蔬菜、大豆以及动物营养等领域,跨学科组建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三级12个科技创新团队,整合的优势得到了显现。两年来,学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瞄准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专项,集中优势,合力突破,仅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有49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项目数量比2010年增加58%。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一等奖3项。大豆加工、生物制药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番茄、冬小麦等一批新品种,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等一批实用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创新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全员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助推学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以人为本,在学习中增进民生福祉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促进发展,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师生。东北农业大学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进程中,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号召党员干部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推动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过程,成为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过程。

为将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民生改善工程”落到实处,学校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听民声、解民情、顺民意,在学习中认真解决好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为构建和谐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年多来,从教职工住宅建设的大力推进,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助推体系的成功搭建;从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到家属区环境秩序的有效整治;从校内生活饮用水的升级优化,到教职工误餐补助费的切实解决……2010年以来,学校建设和修缮教职工办公环境10万平方米,新建学生公寓2.7万平方米。这一系列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不仅使多个影响学校稳定的因素得到了及时消解,更让广大师生员工的气顺了,心暖了,劲鼓了,“幸福指数”提高了。

目前,走在东农的校园里,广大师生那种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普遍提高,人人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5+2”、“白+黑”的拼搏精神,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干事创业的激情正在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学校向前发展。

深入实践,在学习中提高服务能力

坚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东北农业大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2009年以来,学校在大学生中开展了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骨干,以大学生党员为主力的“万名大学生进万村”活动,通过选派大学生农村科技信息员、选派博士和硕士科技服务团,建立“一班连一村”、“多班连一村”和“一班连多村”等班村共建对子,使大学生在基层受到了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教育。目前,学校已经与39个县市的242个乡镇、1194个自然村建立实践服务联系,行动覆盖黑龙江省近70%的地市及60%的县。这一活动受到了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的认可和好评,并被确定为全省大学生的品牌活动。

如何让学校的教学、科研与黑龙江省的大农业结合得更紧密?如何发挥学校学科、专业和专家的优势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东北农业大学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找到了方法和途径。

学校利用与省内60多个县(市)、区以及农垦系统广泛建立合作共建的优势,通过选派专家科技挂职、建立专家咨询服务大院、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校园网开设“农业专家在线”等途径,将学习的课堂搬到了农业生产第一线,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学习中开展科技帮扶,以学习力提高服务力。2009年,东北农业大学率先实行“校地联动、团队挂职、覆盖县乡、全面服务”的支农新模式,遴选33名业务骨干到大庆市担任科技副县、乡(镇)长,以点带面,以学促帮,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大同区挂职科技副区长的潘凯,通过学习调研了解到当地农区的盐碱地、沙化地完全不适合耕作和土地的开发利用,于是他潜心设计并实施了“前端利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来支撑种植棚室作物、后端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及相应设施养畜禽”的“种养结合式生态节能型日光温室”,不仅促进了盐碱地或沙漠化地的有效改良,更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高效利用。目前,该设施已获得国家专利,得到广大农民的高度认可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据统计,在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中,有90%以上的内容与东北农业大学密切相关,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需要东北农业大学发挥率先和领军作用,学校在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正在与日俱增。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东北农业大学将继续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抓学习,并坚持以发展的成效去检验学习成果,巨大的学习驱动力必将擎引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