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工作汇报会在生命科学学院610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孙登林、副校长郭翔宇出席会议。教务处处长王杜春,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施喜军,院长栾非时,副院长李杰、高学军、党委副书记高放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栾非时主持。

会议现场
会上,李杰对生命科学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背景、建设的阶段、内容及今后建设的设想进行了汇报。相关实验项目负责人就各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操作演示,分析了虚拟实验软件建设的目的、必要性、实际效果、应用及推广价值以及目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建设思路。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杰对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行介绍
随后,王杜春对教育部《关于开展2017年度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文件进行解读。他指出,生物科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近两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多年的积淀,有了很好的基础,一定要精心准备、积极申报,必须在国家和省级立项中有较高占位。

教务处处长王杜春对教育部《关于开展2017年度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
郭翔宇在会上讲话。他指出,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学科性质及专业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院自己参与研发的教学软件虽在已知范围内是先进的,但与满足真正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需求还存在差距,视频的演示性与实践操作的真实性还存在差距,改进是漫长的过程,应系统化管理。加强资金、人力的投入,进行更深入开发研究,充实丰富实验内容,注重软件的先进性,使软件开发逐渐趋于成熟,应虚拟、实体相结合,争取取得更好的效果。

副校长郭翔宇在会上讲话
孙登林在会上讲话。他对生命科学学院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给予肯定。他表示,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客观上要求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手段革命性变化,一方面要推广在线开放课程(慕课),视觉加听觉,讲授加讨论,课内加课外,论坛加作业,不仅要传授知识点,还要注意方法手段,让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加;另一方面要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把现实中难于实现,高风险、高成本的一些实验,通过虚拟仿真和模拟仿真的方式实现,自己开发才有针对性、才有地位,但还要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创新,同时也可以有必要的拿来主义,引进一些校外成熟的东西。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既要向纵深推进,也要在面上发展,各部门要协同用力,解决遇到的一些困难,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党委书记孙登林在会上讲话
据悉,根据“2017—2020年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2017年度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展认定的分类范围是生物科学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化工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核工业类、临床医学类和药学类等8个类别,认定计划100个;按照省教育厅《开展2017年度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将认定一批省级项目,省级项目不限定类别。同日,教务处在主楼831会议室召开教学院长会议,布置申报的相关工作。
(供稿/教务处 摄影/新闻中心记者站 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