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学校党委命名表彰了一批“先优”典型,聚光灯下,胸带奖牌、身披绶带的获奖者分外闪亮。而这份闪亮中所凝结的不惟有97个获奖对象“做实事,求实效,达实功”的突出业绩,还浓缩着全校5520名共产党员争先进、当优秀的使命追求,更传承着东北农业大学建校69年来,数以代计的共产党员听党话、跟党走,为东农发展建功立业的卓越功勋。那正是东农人“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最好注脚!
什么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初心?
新中国诞生的前夜,伴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亲手创办了第一所农业高等学府——东北农业大学。
1948年,学校成立之初即已明确办学理念:政治上要创办社会主义农业大学;人才培养上要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服务。
1979年,学校虽几经苦难与辗转,但在迁回哈尔滨选址重建的第一时间,就再次明确办学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主动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1994年,东北农学院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适逢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初衷不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全面支持。
2011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面对国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黑龙江省启动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东农人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求索之路上,与时俱进翻开了“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的新篇章!
69年来,难以尽数的共产党员凝结在东农的名义下,高扬信仰的旗帜、使命的旗帜,以先锋之为带领全体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办社会主义大学,以先进之举凝聚全体师生建功立业——为民生腾达、为家国复兴,用平凡记录着“非凡”。 在他们身上,有着“东农”这个群体的心灵密码,有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朽的红色基因!
如何保持东北农业大学的初心?
最可贵的坚守,不是历经磨难,而是面对艰难局面和千钧重担,始终不忘初心、奋勇前进。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赢得别人,而是面对丰盈成果和光辉业绩,坚持逐梦前行,超越自己。
今天,凝聚在97份“先优”荣誉背后的恰是新一代东农人“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有力彰显和光辉典范:不论是“炽爱家国、迎难而上”的刘忠华,还是“年迈亦躬耕、余晖照后人”的吴宗璞,不论是 “一手出成果、一手育英才”的陈庆山,还是“心中有理想、奋斗写人生”的吴凤芝,不论是“用师情暖人、以师德育人”的董桂菊,还是“守得住信仰、走得近学生”的韩大猛,不论是“用爱的温度呵护学生成长”的孙珠红,还是“以扎实作风打造东农名片”的黄月明……
征程开启豪情满,蓄势腾飞何壮哉。当前,学校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向整体提升、争创“双一流”目标奋进的关键时期,“努力建设社会主义高水平农业大学”是保持初心的方向指引,“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积极贡献”是坚守初心的责任使命,“实施品牌战略、发扬团队精神、采取紧逼战术”是践行初心的有效路径。
东农人怎样,东农便怎样。往昔的“先优”已写入学校的历史,明日的“先优”将继续改变东农的未来。让我们人人争先、事事创优,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不断为东农发展再立新功!
(撰稿/石岩 王拾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