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关于青年工作目标和任务,集中展示我校青年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五四青年节之际,学校选树了一批传承东农精神的青年榜样,并首次开展“东北农业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的评选表彰活动。一个多月以来,经各学院团委推荐、网络投票、校外专家评审和学校评委会联评,最终授予王刚毅、王琳等13名表现突出的青年 “东北农业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获得表彰的青年是政治进步、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的代表,他们的奋斗历程和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当代东农人满腔热情、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展示了他们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品格风貌,彰显了新时期东农青年的良好形象,他们是全校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即日起,我们将逐期推出“青年的力量”之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事迹专题,激励全校青年师生共同投身学校的“双一流”发展建设中,不断向优秀看齐、向明天奋进!

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经济管理学院王刚毅
我是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的一名普通教师,近八年的研究方向始终为“畜牧产业链健康问题”。“凡讲求农业经济者,宜外察世界经济之潮流,内审本国农业之现状,研求关于农业经济学之原理及法则,以资实地应用”,从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主楼333研究室早上五点半就亮起的灯,到东大操场上冬夏不断的“十公里长跑+文献发酵”,从2011年6月和林格尔和包头调研,到2012年嫩江和林甸的顶风冒雪,到2013年重访蒙牛时写在航班呕吐袋上的思路框架,到2014年黑龙江省近60个村庄的社会经济调查,再到2015年全省47个村的跟踪调查,再到2016年全国六省市和全省所有地市调查后通宵推敲决策建议,再到连续四个除夕夜在办公室度过。一个为了追逐梦想从不停歇的人,从未向任何人提及在追逐梦想的无数个不眠之夜,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孤独。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和对真理的渴望,一直驱使我努力探索“事情本来的模样”。
我的拼命与“富足”。搞科研总要有点牺牲精神,而科学同时也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正是这种力量,我的科研历程变得很简单,两个字就足以概括:那就是“拼命”!拼命学,拼命干!2013年4月,连续三个月不曾休息终于累垮住院之后,一个生猪企业老总在访谈之余调侃我,如果把这份劲头用来经商,应该很快就能比他富有,我笑着回答他:“知识改变命运。”我当然不会告诉他,我其实早就是个富翁了,我精神上的富足,他不会理解。
我的勇敢与“底气”。科研上从来没有所谓永久的主动权,只有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拼命学习,才能把握暂时的主动,这是我研究历程上赖以生存的根本。低头学习要有勇气,抬头做事才有底气。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我说生活中科研的这一部分,应该是一杯素咖啡,没糖也没奶,苦,真的很苦。喧嚣与平凡映照,共筑凉热寰球,世界如此大,一人休憩之日,恰另一人耕耘之时,反之亦然,勇敢之源在哪里,人真正的喜悦和收获源自何处,不外乎你与怎样可爱可敬的人们一起工作一起收获。我的底气就是“我的学校,我的院”我一直享受着学校的培养与学院的支持,无以为报,能做得就是拼命干!
我的团队与“袍泽”。耐得寂寞,踏踏实实的对待科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创新人才项目等项目支持,几十篇论文等等成果就是我在长久的苦涩中体会到回味无穷。在此过程中,李翠霞教授带领的畜牧经济科研团队给了我强大的支持和鼓励,23名团队“袍泽弟兄”携手走过每个不眠之夜,词汇贫匮,实在找不到任何语言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似水流年,感谢遇见,知天命,行人事,这是我们拥有的年华,这是我们规划的人生,经历挫败,汗水比泪水有营养,站着比跪着有力量,梦想会如旭日之升,希望会如皓月之恒。我的战友们,学术余生请多关照。
我的责任与“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民生之多艰”是中国的农情,是中国的国情,也是母校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几代农经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以“解”代“哀”,以此为己任的大气取代了原句中的悲戚之气,同时,也是我在工作中追求的目标,以“解-题”为导向,以解释问题为原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在畜牧产业研究的道路上,一直努力奋进。
“五四青年奖章”对我来说,不是名誉、也不是光环,而是一种交代,是我对学校、学院的一种交代,是我对一万多教过的学生的一种交代,是我对几千个苦心科研夜晚的一种交代,更是我对一直亏欠的家人的一种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