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强学风 树品牌 促发展——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召开在津研究生学风建设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7-04-27 发布机构: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李会佳 阅读次数:

一年前,生命科学学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座谈会,校友周琪院士和24名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攻读硕士学位的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一同参加,座谈会详细整理并落实了意见17条,由周琪发出倡议的“学风建设大讲堂”更是于同年6月得到了迅速落实,让学风建设座谈会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彰显了生命科学学院做实、做牢学风建设的决心。

时隔一年,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再次将目光瞄准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希望通过召开座谈会帮助在津研究生继续传承秦鹏春先生的精神火炬,也希望毕业生从现实应用和未来发展需求的角度及时总结学院在学风建设、思想引领、教育引导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使学院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继续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生命科学人才。同时,学风座谈会将与学风建设大讲堂、考研光荣榜展示、秦鹏春班暑期科研训练夏令营等活动共同成为生命科学学院打造学风建设品牌的重要举措。

座谈会现场

22日,天津市艳阳高照,碧空如洗。15名生命科学学院在天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相聚在南开大学,参加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在津硕士学风建设座谈会。我校2005级理科基地学生,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帅领,我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张卫国,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刘刹,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高放,团委书记孙珠红一同参加座谈,与在津学子畅谈学风建设。

相较一年前的在京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一切流程早已驾轻就熟,对接同学,布置会场,协调时间,召开会议,短短一天半的行程,一切都显得高效而有序。同学们也早已得知此行的目的,精心准备,畅所欲言。

会上,刘刹代表学校为在津学生赠送东农文化衫。帅领和与会同学就课程设置、文化传承、实验室条件建设、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建议。

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刘刹代表学校为在津学生赠送东农文化衫

“要正视学生考取外校研究生思维,鼓励包容学生求学心态。”“要增强校园历史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归属感”“改进秦鹏春班组建办法,采取广泛选拔,定期淘汰制度”“改进科技创新机制,加强考核验收”“专家教授拿出经费,重点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两个小时里,数十条建议和想法汇聚在与会人员的记录本上,这些既有同学们对本科四年学习经历的思考,也有在新学校读研期间的感受和总结。

座谈同学踊跃发言

帅领在会上谈到,多年来的对比观察,东农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的知识较快,动手能力强,应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要牢记母校的培育,肩负东农人的责任,传承东农精神和秦鹏春精神。要团结一致,充满温暖,只有每一个人,每一个小家变好了,我们的国家才能好。同时他提议,应在本科大一学生中,挖掘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加大前期投入,精准培养科研人才。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帅领在会上发言

张卫国在会上讲话,他表示生命学院是第一个把学风建设座谈会开到学校所在地之外的学院。同学们在科研繁忙的同时来参加座谈,积极为母校的发展进言献策,难能可贵。多年来,生命学院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考入学科领域内重点院校继续深造,已成为生命学院的特色亮点。同时他也希望大家继续传承生命学院的精神和文化,要在不同阶段为自己制订不同的就业目标,要提前规划,及时了解行业内招聘硕士、博士及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完善自身价值,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张卫国在会上讲话

高放总结时表示,组织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座谈会是学院收集意见建议、改进教育教学、优化管理服务、提高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平台。近年来,学院在学风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学院秉承先生精神举办“生命论坛”,成立秦鹏春教育基金,颁发“科研创新奖学金”,命名组建“秦鹏春班”,已经逐渐成为校园内独树一帜的学术活动和文化品牌。希望同学们根植农大,专心科研,不辱使命,在各自领域成就一番作为,历史的接力棒终将交到大家的手里,母校也永远向大家敞开怀抱。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高放在会上讲话

据了解,近五年生命科学学院考研率稳定在50%左右,升学人数逐年增加,这些学生大多都考取和保送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这些优秀的生命学子正在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2017年考取和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研究生112人,其中进入985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64人占总数的57.14%,比例均为历年最高。

与会人员合影

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并不令人意外,这是生命学院坚持打造学风建设,树立学院品牌的战略成果。回顾这一年,生命学院将学风建设作为常态工作,将活动时间表划在了学生的每一分钟。

◆以班风促学风,每年评选“秦鹏春班”。

自2011年12月起,“秦鹏春教育基金”在生命学院设立,至今已举行八届“秦鹏春教育基金”生命科学论坛,同时也有五个班级被评选为“秦鹏春班”。其中,2012级“秦鹏春班” 生物科学1202班共有27名学生,2016年保送和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为17人,升学率为62.96%,签订就业协议10人,被称为100%就业班、升学率最高班,班级曾荣获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如今,2015级“秦鹏春班”班级建设策划书已经完成,目标是在毕业前获得国家级先进集体(群体)或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获得省级志愿服务类荣誉称号;毕业前班级同学获得国家级奖励10人次,省级奖项30人次,发表省级及以上论文10篇;毕业前班级同学四级通过率100%,六级通过率70%;班级考研率70%,就业率100%。从基础建设到交流学习,从形象塑造到能力提升,班级的建设目标要求更高,培养方案更为全面。

◆以科研促学风,每年参与生命论坛。

自“秦鹏春教育基金”设立,“秦鹏春教育基金”生命科学论坛便一直活跃在生命学子的视野内。至今,生命科学论坛已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100余名,接受捐助145.32万。2016年,生命学院开设“学风建设大讲堂”,面对在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邀请的嘉宾主要是生命科学学院历届理科基地班毕业生、从事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业绩突出的毕业生、三年内在国内知名院校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和拥有创业就业经历的毕业生等,重点讲述他们求学深造的现实感受、创新创业的苦辣辛酸和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旨在拓展在校生学术视野,营造兴趣导向氛围,充分发挥毕业生在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基层就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典型示范作用,深入挖掘攻读国内外知名院校硕士学位毕业生现在所在高校的有益资源和本硕学习期间的对比效应,从而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更好引导和服务学生。

◆以习惯促学风,“多措并举”抓好晚自习。

专人专座,自习实名制;同级互助,学习“一帮一”;学长陪读,答疑即解惑;手机寄存,心静效率高;教师关注,督促又交流。学院从教育引导、督促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学风建设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使学生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习习惯,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以情感促学风,凝结学生东农情怀。

为帮助广大学子解决保研、考研中的各种困难,端正学生保研、考研态度,生命科学学院2016届毕业生委员会和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联合举办“学哥学姐说”生命科学学院2016届毕业生考研经验交流会。为了能够给毕业生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学院组织开展了“情暖毕业路离校送站行”活动。

如今,生命科学学院早已制定了全年学风建设活动方案,5月举办的学风建设大讲堂、考研光荣榜展示和考研喜报邮寄活动,6月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学生座谈会和考风考纪教育月,7月的“秦鹏春班”暑期中科院科研训练夏令营和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9月学习预警学生谈话和家校联动促学活动、2017级新生学习方法教育,10月举办的“一帮一”学习互助对接暨“学习进步奖”评选、学科竞赛讲解及课题立项活动,11月的2016级“秦鹏春班”评选命名、学生进入实验室考核对接,12月的第三期“学风建设大讲堂”和生命科学学院学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相信这一系列举措,必将进一步做强树立学风建设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全面带动学院各项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如今,生命学院在学风建设上正拉满风帆,不断完善方案,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让学风建设成学生成长成才的风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生命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努力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的举措下,一定能使优良学风在东农校园蔚然成风,也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报道/摄影 李会佳 图片设计/新闻中心记者站:王学谷)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