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秉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依托“东农学者计划”,注重本校人才培养,主要是基于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学校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考虑设计的,力争与国家不同层次人才对接,进行有目标的阶梯式培养,打造学校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人才梯队。自2015年“东农学者计划”实施以来,先后评选了“青年才俊”两批共93人,“学术骨干”两批共51人,“杰出学者”一批共6人,“首席教授”一批共2人。
按照《青年才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2015年3月评选的59名“青年才俊”,项目资助期已于今年3月结束。自3月21日开始,由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牵头,联合组织部、科技处、图书馆和相关专家对结题材料进行了审核验收,并于3月28日顺利完成了验收工作。
在短短的两年项目资助期内,已有8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王子龙、姜秋香,食品学院李杨、刘骞、园艺园林学院高鹏等5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生命科学学院刘重喜、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马清泉、资源与环境学院孟庆峰等3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王子龙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姜秋香


食品学院 李杨 食品学院 刘骞


园艺园林学院 高鹏 生命科学学院 刘重喜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马清泉 资源与环境学院 孟庆峰
经济管理学院崔宁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省基金资助项目各1项。
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其中工程学院权龙哲获得2015年霍英东青年教师一等奖,是我校自霍英东基金设立以来首次获得此项奖励;


经济管理学院 崔宁波 工程学院 权龙哲
食品学院刘骞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省畜牧科技一等奖各1项、李扬获得国家食品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省青年科技奖各1项,同时获得霍英东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资源与环境学院学院孟庆峰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张慧制定地方标准1项;经济管理学院崔宁波、余志刚获得省社科一等奖各1项,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丹获得省社科二等奖1项;
园艺园林学院武涛等24人先后获得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称号。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62篇(其中一区文章4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21;二区文章19篇);EI文章11篇;CSSCI、CSCD、北大核心等文章21篇;申请专利28项。并且已有动物医学学院李巍等11人已转入“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经过2年的青年才俊项目的支持,我校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科研型人才和科研骨干,为“东农学者计划”后续的人才培养,为把我校早日建成富有生机与活力、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高水平农业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建设储备了人才后备力量。
在审核验收过程中,发现4人未达到结题合格标准以及对结题文章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等问题,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青年才俊管理暂行办法》加以修订完善。













2015年度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第一排(从左至右):武涛、周新刚、赵琳、刘焕军、权龙哲
第二排(从左至右):王子龙、张慧、李巍、张子威、林叶
第三排(从左至右):李杨、王刚毅、王颜齐











2016年度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第一排(从左至右):张宇、黄善林、李永光、崔嵩
第二排(从左至右):冷丽、辛明、崔宁波、余志刚
第三排(从左至右):李良、刘骞、付晶
(供稿/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