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张长利副校长做“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报告
根据《东北农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方案》(东农校发〔2013〕33号)的总体安排,为扎实有效推进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11月14日上午,学校在主楼604会议室召开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副校长张长利出席会议并作报告。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发展规划处处长李岿然主持。
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邢金阁对《东北农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方案》的工作原则、时间安排、组织机构、主要任务、建设目标等做了解读,与会人员听取了张长利“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专题报告。报告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对3d打印、网购等丰富的事例分析,系统介绍了大数据时代对人们生活、制造业、商业、军事、医疗、农业产生的重大影响。张长利以mooc课程入住网易公开课,我校学生在电路课堂上用手机上网与老师同步使用网上电路设计工具完成电路设计等为例,揭示了当前的信息化成果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情况,即信息技术使学习者、学习方式、学习模式均发生了改变,从而指出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学校在教育资源的激励竞争中,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字化校园,张长利从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出发,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两个层次(基础设施和组织管理),三个角色(学生、教师、领导),四个维度(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全面生动描述了数字化校园可实现的功能,即通过数字化校园,作为学生我能得到什么;作为教职工,我能得到什么;作为领导,我能得到什么。张长利还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指导原则、总体建设目标及内容、框架设计、应用效果以及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已有基础及不足做了说明。
针对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张长利强调,过去学校在校园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今后要在数据化、智能化方面保持已有的优势,要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提升。今天召开的也是一个启动会议,围绕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位置,抓住机会,积极开展工作。各部门要站在本部门角度,及时梳理本部门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实现的工作需求和建议。
李岿然在总结中表示,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要在方案指导下落实推进。张长利校长的报告让大家开拓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化校园有了基本认识,为明确下一步工作要求,有关部门需明确方案精神,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小组开展调研之前提交意见建议。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各成员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与各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延伸阅读: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管理、决策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管理和决策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今年五月在云南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上,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参会者在发言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日,复旦大学校长在浏览学生校园一卡通信息时发现,某位学生一个月内用餐所花的费用很低,他很快找到这名学生,关心地问道:“你这个月生活上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还是生病了?怎么你的饭卡没怎么用呢?”学生满怀感激地表示:“谢谢校长对我这么关心!我没事,这个月确实没怎么吃饭,因为我在减肥。”这个例子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数字化校园实现的信息采集,其功能就像一部展示学校全景的数据监控系统,能够准确关注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小到某位学生吃一顿饭、借一本书,大到学校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相关结论,作出每项决策,都能囊括其中。无疑,一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重要手段。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体现。
早在2012年,我校相关部门就制订了东北农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5年规划;2013年5月,发展规划处与网络信息中心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建设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报告;8月,校长包军对报告做出批示:由张长利副校长主抓,发展规划处牵头落实推进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2013年11月1日,《东北农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方案》以文件形式下发,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东北农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报道/贺莉莉 摄影/霍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