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幕式现场
10月13日至18日,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苏州大学举行。我校3件作品成功入围全国终审决赛并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交叉创新二等奖2项,创我校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历史最好成绩。校党委副书记胡国良出席大赛开幕式并看望我校参赛师生,校团委书记于兴业、副书记吴立全、工程学院基础部教师权龙哲、相关学院团委书记等现场指导并观摩比赛。

参赛学生调试设备

参赛学生向胡国良副书记介绍参赛作品

胡国良副书记与参赛学生交流

指导教师工程学院权龙哲现场指导学生调试作品

校领导与参赛师生成员合影
在终审决赛期间,胡国良专程前往苏州大学看望我校参赛师生并与大家亲切交流。他询问了参赛团队的人员组成、设备调试等情况,叮嘱大家注意饮食、天气变化,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胡国良指出,“挑战杯”竞赛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不仅反映学生素质、指导教师水平,更体现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利用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做法,为宣传、展示东农学子创新能力,推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期间,他还观摩了本次大赛的公开展示、答辩环节,并要求观摩团成员做好调研和总结工作,认真学习、积累经验,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
据了解,本届“挑战杯”竞赛共有全国内地440所高校的1135件作品入围和港澳地区14所大学59件作品一并参赛参展。经过前期的网络初评和集中复评,最终有320所高校的690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并参加现场答辩,经过现场的展示和问辩、全国评审委员会最终评审出特等奖作品34件、一等奖作品104件、二等奖作品288件。我校由工程学院赵匀老师指导、研究生部辛亮等同学参与的作品《“取出式”不等速双曲柄传动全自动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及研制》夺得国家一等奖;工程学院权龙哲老师指导、申静朝等同学的作品《基于植物工厂化的立体式智能育秧机器人管理平台》获得国家二等奖,工程学院老师刘立意老师指导、张亚男等同学的作品《西瓜无损检测算法及基于Android系统的软件开发》获得国家三等奖。同时为了鼓励跨学科研究,本次大赛增设了交叉创新奖,共评选一等奖2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0项。我校赵匀教授、权龙哲老师指导的两件作品凭借多项核心技术集成和多学科交叉优势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交叉创新二等奖。我校也以出色的参赛组织工作,连续三年被团中央、教育部等五部门授予“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
另悉,此次是我校自1991年参与“挑战杯”竞赛以来首次获得国家一等奖,在全国终审决赛的获奖作品数量、获奖总分在全国农业院校中排名第三,在我省高校中排名第三,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今后,学校将继续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大学生科技协会、“播种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为牵动,不断强化制度保障、拓展创新品牌、提升创新水平,让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和智慧在东农这片沃土上更上层楼、不断弘远!
(供稿/校团委 编辑/任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