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聚焦“双代会”】东农时评 • 透过报告高频词看东农发展的谋与动

发布日期:2025-04-28 发布机构: 责任编辑:钱振宁 阅读次数:

充满生机的春天,总是激励人心。八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第十九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再次将全体东农人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校长刘竹青作的2024年度学校工作报告,是近年来字数最少的教代会工作报告,篇幅虽短却干货满满,尤其部署今年工作、回应师生关切时,更是句句都有“含金量”。

“发展”“改革”“创新”“攻坚”“突破”是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词汇。深读这组高频词,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十四五”收官之年东农的谋与动,更能深刻感受到站在历史交汇点的东农人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准确识变坚定发展自信

准确识变、应变,才能育新机、开新局。学校立足宏观民族复兴伟业的宏大叙事、把准中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聚焦微观学校发展建设的矛盾挑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不断思考东农、定位东农、规划东农。学校以“党建引领”锚定价值坐标,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四量提升”构建量化目标体系,使办学成效可观测、可比较、可优化;通过“管理支撑”打通执行堵点,释放发展活力,形成“战略—路径—机制”的良性闭环,推动学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型。东农在常变常新、善作善成中持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在服务国家的实践中积淀出愈发坚定的发展自信。

创新突破积蓄发展动能

创新的本质,在于突破。突破才能得生机,创新才能出发展。作为农业高校,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重塑产业形态、定义未来场景。学校坚持系统观念、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攻关、有组织社会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协同育人体系。学校深度聚焦农业领域“卡脖子”难题,以“国家急需什么,我们就攻克什么”为目标,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平台聚合赋能,关键核心技术聚力攻关,社会服务成果聚集落地,真正让论文从“书架”走向“货架”,让科技创新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引擎,让这一“关键变量”变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改革攻坚破解发展难题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最好选择,发展的堵点就是改革的起点、攻坚的重点。只有找准改革的“关键点”,掌握改革的“真本领”,干出改革的“高成效”,才能将一个个困境挑战、一项项工作部署、一份份代表团提案从“写在纸上”到“落在实处”,才能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学校不断深化人才评价和培育机制改革,从“一把尺子量到底”到“不同赛道不同规则”的转变,从“政策吸引”到“生态涵养”的机制革新,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各美其美”的发展空间。围绕教学科研民生三大领域的重点、难点、堵点成立17个攻坚专班,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破解行政壁垒,这种“大事要事”与“急事难事”同步攻坚的方式,不仅展现出改革者“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系统思维,更体现了“小切口、大纵深”的改革智慧。

报告中的这组高频词,向我们昭示了,2025年一定是东农改革创新、攻坚突破的进阶之年,是凝聚智慧、推动发展的一年,更是顺应师生期盼、温暖人心的一年。在加快实现世界一流大学“东农梦”的新征程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主角,每个平凡岗位都熠熠生辉,每个奋斗故事都值得称赞。幸福和梦想要靠实干来实现,奋进中的东农,既立足当下,也指向未来!

(撰稿/张尚男)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