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县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驾驶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田间移栽示范
为加快水稻宽窄行插秧机和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示范推广,9月9日,依兰县政府在迎兰乡举办水稻钵苗移栽机田间现场示范作业和水稻钵苗移栽机、水稻宽窄行插秧机试验田的水稻生长效果对比现场会。这是依兰县政府继今年5月31日在当地召开同一主题的现场示范演示会后,第二次举办水稻宽窄行插秧机和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示范推广活动。来自依兰县各乡镇的50多户水稻种植大户参加了现场会。课题组负责人、黑龙江省农机联盟首席专家、我校工程学院农机专家赵匀教授应邀参加现场会。依兰县副县长李杰、依兰县挂职副县长赵文和,依兰县农业局局长刘青龙、我校科学技术处处长焦光纯、副处长王金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志猛、工程学院副院长周福军,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研究员、农业部水稻组专家成员严光彬、水稻专家王一胜、钵苗移栽机、宽窄行插秧机生产厂家吉林鑫华裕农机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国宽等相关人员参加现场会。
上午9点,种植户们首先来到迎兰乡中原村中和水稻种植合作社。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水稻钵苗移栽机示范现场。正是由于这台移栽机的发明应用,才真正圆了广大稻农们多年来想利用机械移栽钵体苗的梦,彻底改变了大家面朝泥水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方式。这台机器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移栽时间。”迎兰乡农技推广站站长、迎兰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负责人杨延秀用最朴素的语言,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向农户们介绍了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特点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情况。

依兰县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驾驶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田间移栽示范

依兰县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向种植户介绍水稻钵苗移栽机

依兰县水稻种植户参观了解宽窄行插秧机
依兰县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分别驾驶两台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了田间移栽示范。只见移栽机驶过的水稻田上,水稻钵苗被机械手臂从钵苗盘上连同营养钵土提起、准确种植在水田里。6行水稻苗穴距、行距、深浅精准,苗体移栽后直立在秧穴中,整齐划一。在现场参观的当地水稻种植大户庞永军边看边说,“这台机器真挺好。钵苗移栽本身不用缓苗,带着营养土插秧移栽不伤根,省得以往插秧的时候拽苗撕根,没有缓苗期。我家有7垧地,每次插秧都得拽伤苗10%以上,也知道钵苗移栽好,但是自己手工栽钵苗真是劳动强度太大了,干不了,顾人费用高,300块钱一亩地都没人干。这回好了,机器能移栽,又不贵费用低、质量好,明年我们家一定要买一台。”
随后,相关种植户与我校赵匀教授一行先后来到迎兰乡中原北村新屯、和平村,现场参观了分别利用水稻宽窄行插秧机和水稻钵苗移栽机、宽窄行插秧机、等行距插秧机三种新型农机种植的水稻的生长情况。

左侧为钵苗移栽机水稻试验示范区

赵匀教授与依兰县农技推广站站长杨延秀现场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

钵苗移栽和一般机插种植的成熟水稻比对
(右一为钵苗移栽水稻)
在迎兰乡中原北村新屯试验田,工作人员分别从实验区水稻和一般生产区选取了一株成熟水稻,赵匀教授现场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介绍。钵苗移栽和一般机插种植的两株成熟水稻放在一起,我们仅从外观就可以明显看到钵苗移栽水稻株高、苗壮、根长、根系数量多、有效穗数量多、稻谷颗粒饱满,植株质量远远超过插秧种植的水稻。

钵苗移栽和一般机插种植的成熟水稻比对
(右一为钵苗移栽水稻)
杨延秀介绍说,今年4月2日左右,新屯试验田用水稻宽窄行插秧机和水稻钵苗移栽机两种新型农机种植了水稻10公顷。县乡农技和农机部门工作人员分别在6月5日水稻分蘖前期、6月29日分蘖末期、8月3日盛穗期和后期等各个生长阶段对试验田水稻生长情况进行了田间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从缓苗速度、株高、根长、根系数量、分蘖率和有效穗数等,钵苗移栽与等行距插秧比较有明显的优势。目前看,增产幅度在10%—20%左右,保守估计每垧地可增收水稻2000—3000斤,纯增收效益可达3000到4000元。宽窄行插秧与等行距插秧比较,在提高产量前提下可减少病害,这充分体现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大突破,钵苗移栽机和宽窄行插秧机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型农机。


依兰县现场会田间现场
在位于和平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记者看到,醒目的园区简介上,东北农业大学和鑫华裕共同研制生产的水稻宽窄行插秧机和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示范推广已被列入依兰县农业生产主要推广项目。
上午10点半,水稻宽窄行插秧机、水稻钵苗移栽机现场会在依兰乡政府会议室召开。会上,赵匀教授简要介绍了国际移栽机械发展现状,本团队所发明的国际首台轻简化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特点和性能以及正在研发的系列旋转式水稻和旱田钵苗移栽机。焦光纯代表我校对依兰县对我校科技推广项目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今后在更多领域进一步推进与依兰县的合作共建。依兰县副县长李杰介绍了依兰县农业基本情况,并表示,东北农业大学水稻宽窄行插秧机、水稻钵苗移栽机对提高水稻生产科技含量、推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希望能在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严光彬和王一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水稻钵苗移栽机对水稻生产的重要意义以及钵苗移栽的关键技术。朱国宽介绍了企业概况和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推广应用情况。

现场会在依兰县政府召开

赵匀教授为种植户介绍相关情况

依兰县100多名水稻种植户参加现场会
据悉,目前,水稻钵苗移栽机已在我国9个省市,近百个试验区进行试验推广。每台水稻钵苗移栽机售价为28000元,同类进口机器售价在20万左右。今年冬季,我校将与相关企业联合在依兰县开办培训班,围绕水稻钵苗移栽机的使用和钵苗移栽、水稻稀植高产技术等对当地水稻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
【记者手记】
9月8日中午,我接到任务,随同采访报道依兰县政府在迎兰乡举办的水稻钵苗移栽机田间现场示范作业和水稻钵苗移栽机、水稻宽窄行插秧机试验田的水稻生长效果对比现场会情况。虽然早就对我校赵匀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水稻宽窄行插秧机有所了解,但直到此次采访我才第一次见到赵匀教授。
一上车,赵匀教授就亲切地跟我和同事交流起来。从我省水稻的种植现状、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谈到国际移栽机械的发展现状,从他和他的团队研发的水稻钵苗移栽机和水稻宽窄行插秧机的研制目的,谈到机器的特点和性能。我一边录音,一边记录,一边努力消化理解,赵老师短短一个小时的科普课让我这个外行对这个领域也有了了解和认识。
让我特别敬重的是,赵老师始终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己任。深知优质大米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大米,更有益于农民增加收入,因此,赵老师首先在优质水稻之乡五常进行了试验示范,随后选择在位于第二积温带的依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钵苗移栽机和宽窄行插秧机效果的同时,尝试将先进农机与科学农艺有机结合,逐步将优良水稻品种从五常引种到更多地域,他的最终理想是把优质水稻种植拓展到第三、第四积温带的建三江等地区,让优质水稻遍布黑龙江,让更多种植户在丰收时节体会到增收的喜悦。
让我十分钦佩的是,赵老师作为学者那种无私的风范和宽广的胸怀。针对生产实际需要,赵老师带领他的团队不断更新、完善设计方案,并把钵苗移栽机等机型的更新换代任务按照不同的方向分配给自己的研究生,学生和团队一起成长,成果与成效见诸实践。“一个学生一个方向”,赵老师把自己的科研经验和科研思路毫无保留地交给自己的学生和团队。
尤其让我肃然起敬的是赵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9月9日,在现场会上,面对100多位水稻种植户,赵匀教授在介绍自己的成果时首先介绍的是机器目前存在的振幅大、有时会出现故障等问题,对产品的不足毫不掩饰,直言不讳,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农机专家对带科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雄关漫道。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赵匀教授身上我们能看到代代东农专家学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缩影,更能看到新时期每一位东农人情系三农、追求卓越的真实写照。“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一定会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报道/冯丹 摄影/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