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迎新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2012-08-28 发布机构: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阅读次数:

把方便留给学生 把困难留给自己

8月末的哈尔滨碧空如洗,艳阳高照,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荫正浓,花繁叶茂。25日至26日,美丽的东农校园一扫暑假的寂静, 6700余名2012级新同学陆续来报到了。

“热列欢迎2012级新同学”;“把方便留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深化“211工程”建设、创建高水平农业大学”。主楼前,主路上,迎新的条幅早早整齐悬挂了起来。“新起点、新生活、新希望,从这里起航”,迎新的气球在校园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了起来。迎新,是这个周末东北农业大学师生竞相参与的核心事!迎新,这是让东农大家庭每个成员兴奋关注的开心事!

同学你好!——志愿者的第一声问候

25日凌晨三点半,天还黑着。主楼前,首批三台大客车一字排开,负责到火车站迎新的志愿者们身着印有东北农业大学字样和志愿者标识的黄色T恤,胸前配戴着迎新工作卡,正忙着协助校学工处和团委老师把椅子、矿泉水、引导牌、饮水机、迎新条幅等物品搬上车。十几分钟后,同寝的同学还在梦乡里,志愿者们却已登上了迎新车辆,驶出寂静的校园,前往哈尔滨火车站迎接来自各地的新同学。20分钟左右的路程,不少同学打起了瞌睡,一天的接站工作就这样悄然开始了。

车一停靠,不知谁喊了一句,到站了!刚刚还半睡半醒的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张罗着搬东西、摆桌椅、拉条幅、整理宣传资料,几位志愿者高举写有“东北农业大学”字样的引导牌,快步跑到出站口迎接新同学。

人群熙攘的站前广场上,我校是第一个做好准备的迎新学校。哈尔滨各个高校迎新接待处划分了20余个区域,每个高校平均一个区。我校的接待点最靠近出站口,非常醒目。学工处副处长肖冬梅介绍说此次迎新站点遇到了突发情况,迎新工作会下午,本与我校签约的公司突然临时改换,本来由该公司负责的临时接站点接洽事宜也只能由我校自己联系。我校学工处紧急与站前执法大队、战前执法局等各部门沟通,在迎新前一周做好了接站点以及停车位的相关申请和备案,保证了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边正忙活着,一家三口向迎新点走来。志愿者见状忙迎上前询问,你好同学,是东北农业大学的新生吗?果然,这一家三口来自牡丹江,父母送儿子张崧来报到,志愿者为张崧领取了印有号码的蓝色行李贴并贴好,安排他们坐在休息处一边喝水一边等待出发。张崧毕业于牡丹江一中,高考考了556分,成绩是全班第八名,被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第一志愿录取,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一家三口都充满兴奋和期望。张妈妈说,坐了6个多小时火车,凌晨两点多到的,在车站休息了好一会了,本以为时间太早想按照通知书上的介绍找21路公交车,没想到一出来就发现了我们的迎新点,真是太高兴了。一会儿时间,休息处就迎来了30余位新生和家长。志愿者们组织第一批30位学生和家长携带行李陆续登车。

临上车前,学工处王爽把随车讲解志愿者召集起来,嘱咐大家到校后提醒学生和家长到教工食堂吃早餐,到经济管理学院报到的学生最后上车、最先下车,晚上5:30以后各学院停办报到手续,志愿者要负责与带队老师联系,带队老师负责联系到每一位新生辅导员。志愿者们一一记好,登车出发了。

此时已是5点50分,清晨的阳光洒进车内。“亲爱的家长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我是来自东北农业大学校广播台的迎新志愿者曹宇,来自艺术学院播音1103班。”温暖的问候后,讲解员为家长和新生们介绍了学校概况、校史、校园文化、新生报到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她甜美的声音,流畅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一路欢声笑语,车子驶入长江路,东北农业大学到了。

学校食堂可真好,又大又干净,饭菜又好吃,这回我们可放心了!

为了方便新生和家长用餐,我校为新生开放了南区教工食堂,可用现金购饭票临时用餐。

早上6点半,记者来到教工食堂,远远就看见二楼悬挂的欢迎新生和家长用餐的条幅。因为时间还早,餐厅里前来用餐的基本都是来报到的学生和家长们。正巧碰到张崧一家三口正在吃早餐,米粥、豆浆、包子、煎蛋、小菜摆了满满一桌。张妈妈看见我们热情打招呼让我们一起吃,她笑着说,咱们学校食堂可真好,又大又干净,饭菜品种这么多,都挺好吃!这回我们可放心了!

细致周到,报到顺畅,学校全给安排好了,你选了个好学校啊,可得好好学!

7:30,跟着张崧一家三口,我们来到篮球场学院报到处。刚刚还一片寂静的校园此时已是人流攒动,热闹非凡。报到处,各学院迎新点依次排开,每个学院都挂着醒目的条幅,红色的遮阳棚下,身穿黄色、绿色、红色服装的志愿者紧张的忙碌着。场地中央,各学院还精心制作了宣传板展示学科优势、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取得的成就、学子风采等,不少家长围着展板认真观看。

张崧一家三口来到电气与信息学院迎新处,志愿者接过报到通知书让他在名单上签到,并发给他个文件袋,里面装有新生联系卡、《电器与信息学院2012级新生入学工作安排》、《东北农业大学地图》、《绿色通道办理须知》,志愿者还告诉张崧下一步要办理的手续。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冯老师热情接待了张崧的父母,向他们介绍了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离开学院接待处,张崧来到体育馆一站式报到现场。远远就听到体育馆门口播放的报到通知,提示新生自行入馆办理手续,家长在外等候。果然,在保卫处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家长们在外等候。体育馆内并没有出现排长队或者拥挤不堪的现象,后勤处、计财处、招生就业处、绿色通道等办理点均秩序井然。几分钟的功夫,张崧就办完了相关手续走了出来。一位志愿者将一张《东农业大学校园地图——新生攻略》送到他手上,并热情提示他下一步要到哪里继续办理其余手续。一家三口按照提示登上了我校保卫处安排的免费新生服务车,前往北区宿舍。

一进宿舍,又是一群志愿者一手接过了张妈妈手里的行李,直接带领他们来到宿舍。张妈妈正在疑惑为什么不发被褥、洗漱用品,进了门就看到在写有张崧编号的柜子里整齐摆放了被褥、暖水瓶、脸盆等备品。张妈妈开心极了,站在宿舍里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孩子,你看看这学校想得多周到,我那些同事还说他们的孩子报到的时候排大队,自己领东西,搬被褥,一天四五个人都忙不过来,来了一看,学校全给安排好了,你选了个好学校啊,可得好好学!

看看手表,从开始报到到进入宿舍,张崧完成报到全程用了一小时十五分钟。从这一刻开始,他正式成为东北农业大学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崭新的大学生活将从这里开始。

《东农业大学校园地图》——新生必备攻略

告别张崧,我在乘车间歇仔细翻阅这张由校学生会制作的地图,封面上,是我校立体全景,其中,主楼、图书馆、棘园、校医院、银行等都以实景照片的形式特别标注出来,特别直观。打开地图,内容丰富极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新期间开设的大学生校园服务热线——400 666 3890。由校青协志愿者接听热线,答复并负责汇总相关信息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以便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攻略还介绍了《新生防骗常识》、《新生校园消费警示》以及校园内外交通路线、公交线路、周边超市、药店、无独立办公楼的学院办公地址等,内容丰富详实,堪称新生学习生活宝典,连我这个工作多年的老师都爱不释手。

东农印象——校园实地游览讲解颇受欢迎

因为大多数新生还在报到,相比较迎新联合办公场地的喧哗,此时的主楼门前似乎有点安静。

艳阳下,喷泉边,两名身着白衬衫黑裙的女同学引领着几个学生家长正在讲解我校的校史和概况,走近一看,引导牌上写着——东农印象——校园参观讲解,讲解的同学们来自我校大学生礼仪服务队。来自内蒙的王景超和妈妈在认真听了讲解后在主楼前合影留念。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旁边摆放好日历式号码牌,一连拍了多张,并留下了景超的电话和邮箱号。景超妈妈说,在两个师姐的陪同下今天不到两个小时就报到完了,宿舍六个人,孩子住上铺。出来一转,看了图书馆、五谷园、大豆研究中心、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了解了关于许振英、王金陵、秦鹏春这些老教授,老专家的事迹和成果,让我们备受鼓舞。同时感觉这个校园很美,就像个大公园!孩子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我放心,在这样的学校一定能学到东西,下午我就回去了,很放心。

“绿色通道” 五大服务点亮大学生活,“阳光超市”为困难学生送上真情

在新生报到联合办公地点,“绿色通道”办理处设在入口处,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为学生们办理相关手续。据他们介绍,为了给生活困难学生更好地提供资助,今年,我校“绿色通道”新增了五大服务项目:一是根据困难程度免费发放200元就餐卡、军训服及“阳光超市”爱心卡,学生可凭爱心卡到“阳光超市”按需免费领取学习和生活用品;二是邀请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教师到“绿色通道”现场开展相关咨询和辅导;三是设立免费亲情电话,向家里道一声平安;四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咨询处,现场发放《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相关知识》及《东北农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简介》等宣传材料,邀请贷款及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场为学生提供咨询;五是现场设立生源地贷款办理处,为生源地贷款学生提供及时快捷的贷款入学渠道。

记者在“绿色通道”办理处了解到,今年我校共为221名新生办理了“绿色通道”手续,缓交学费、宿费累计金额90余万元。入学后,学校还将为贫困新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在四年内对其生活和学习进行全程跟踪,并加强日常教育和引导,以经济资助为基础和平台,鼓励自立自强,从精神激励、人文关怀、心理帮扶和感恩教育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关心和关注,用真情点亮他们的大学生活,用关注温暖同学们的多彩青春。

办理了“绿色通道”手续的同学同时会领取到一张“阳光爱心卡”到阳光从超市挑选学习和生活用品。走进超市,笔、本子、洗衣粉、牙刷、牙膏等学习和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据负责人介绍,25日、26日新生报到两天,共有“绿色通道” 83名学生领取了学习、生活用品累计800余件。

向左转、向右转、前行。两天半下来,保卫处的同志们嗓子哑了,腿肿了,胳膊酸了,只为车流通畅无阻

新生报到,除了人多,车更多。

十字路口,保卫处的同志们全力疏导交通,并不时走近车辆,为驾驶员及时指引行车路线,烈日下,蓝色的制服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保卫处施喜军处长介绍,为了引导、疏导车辆,从24日下午开始,保卫处就开始执勤。全处在岗人员32人全部上岗,同时从校卫队、保安公司组织53人,共计85人在校内主要路口设固定岗14个,流动岗3个,带领学生交通协管志愿者25人共同为迎新工作服务,累计疏导车辆近6万台次。同时,保卫处还派出了两辆警车、一台摩托车进行校内巡逻,派出两台校内服务车在迎新期间免费送新生往返北区宿舍和体育馆。由于全员上岗,大家顶着烈日一站就是一天,指路指了几百次,但每个人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全力为新生服务。一天下来,保卫处的同志们嗓子喊哑了,皮肤晒黑了,腿站肿了,胳膊也挥酸了。但他们说,看着没有塞车,没有肇事,送孩子的车辆都安全、顺畅通过,累点没啥!

26日下午,我校的迎新工作已接近尾声。两天来,我们感受到了志愿者的热情奉献,见证了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迎新的辛苦,体会到了全校上下为迎新工作作出的细致安排与付出的辛勤汗水,所有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了把方便留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然而,我们能够捕捉到的只是众多感人画面的数个瞬间,我们记录下来的也只是整个迎新工作中的部分特色与亮点,还有很多很多幕后的付出与奉献是我们未能一一记述的。但我们相信,有了这样一个温馨、感动的开始,2012级的学子们一定会在接下来的每一次晨起之际、每一节课程之中、每一次就餐之时、每一夜安眠之后感受到更多的愉悦和充实,与学业的收获、成长的脚步交织在一起,铺展出美好的大学生活画卷。

(报道/冯丹)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