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爱校如家 当好主人翁】讲台是教师最美的舞台

发布日期:2025-09-10 发布机构: 责任编辑:钱振宁 阅读次数:

三尺讲台虽小,承载的却是生命的重量;

一支粉笔虽轻,写下的却是未来的方向。

在教师节这个充满温情的日子,我们执笔凝神,渴望诉说心中那份深藏已久的敬意。虽深知笔墨有限,千言万语也难述师者之崇高,但我们仍愿以文字为媒,让光芒照见那些平凡却闪光的日常,体会静水深流的力量,感受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今天,故事里的三位老师,或许没有耀眼的学术光环,却有着最为珍贵的教育初心:他们将“上好每堂课”视为天职,日复一日站定讲台,用一堂堂好课、一句句教诲、一寸寸光阴点亮无数学子前行的路。他们是东农教师群体最明亮的缩影,更是“爱校如家”最动人的注脚。

焦扬:让数学课从有意思变得有意义

5D80E

“数学、人生和我”,这是焦扬留给学生《概率论》课程结课作业的一道开放性论述题。每一位学生的作答都会得到焦扬的认真回复。五年来,师生的互动文字总量已经累计达20.3万字。翻阅着这些充满哲思的文字,焦扬常感欣慰:“当下学生的思想深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他的数学课堂,总是充满一种奇特的磁力,蕴含着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独特力量。

还记得十五年前,作为学生的笔者坐在焦扬的《数值分析》课堂,艰难地区分着种种语义相近的数学概念。讲台上的焦老师仿佛洞悉了我们的迷茫,他轻轻放下粉笔,转而讲起了“理发师悖论”和“第三次数学危机”。抑扬顿挫的语调、流畅清晰的表达、丰富翔实的介绍,短短十分钟,那些深奥的数学思想,竟在他口中化作惊心动魄的冒险,让尚未窥得数学门径的我们瞬间点燃了对数学严谨与规范之美的敬畏。

“自然科学,首先要让学生觉得‘有意思’!”这是焦扬的信念。自踏上讲台,他便孜孜不倦地丰富着自己的教学案例。他极为擅长用数学原理来解读生活场景。如今走进他的课堂,你会惊叹于他用概率解析“盲盒”的诱惑,用统计揭开“减肥总失败”的谜底,用数学模型诠释“居安思危”的智慧,甚至引导学生用统计的眼光积极拥抱人生百态。学生也在那20.3万字的互动中和焦扬分享着自己用数学知识解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趣闻。

“数学,教人以正”——这是视数学为信仰的焦扬最想传达给学生的思想。他坚信,面对难题,无论解法如何精妙,都必须恪守数学的法则;生活亦然,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去走。“我想让不喜欢数学的人,喜欢上数学;想让不讨厌数学的人爱上数学。”这是焦扬最朴素的愿望,为此他在一直努力着。

徐永清:在叶脉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26E20F

成为徐永清老师的学生,是幸运,更是幸福。与她交谈,最大的感受是那份强烈的“代入感”——她总能精准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让知识的种子在最适宜的土壤里萌芽。三次摘得东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桂冠背后,也曾有过探索的艰辛。

初为人师时,面对台下迷茫的眼神和并不热烈的反馈,徐永清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一个信念在她心中扎根:“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知识‘真的有用’!”从此,她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层次。渐渐地,学生的眼神中开始有了明亮的光彩,课堂氛围也越来越活跃。这种“代入感”也逐渐成为徐永清的教学特点。

在《植物学》的课堂上,徐永清仿佛是一位神奇的向导。她能根据授课学生的专业,信手拈来鲜活的案例,无缝链接课程与专业间的联系;她能以扎实的理论,与学子们畅谈“禾下乘凉梦”,理性剖析梦想照进现实的路径。而最令人动容的,是她将对植物个体的微观观察,升华到生态多样性的高度,让学生接受直击灵魂的生命教育。“看那沙漠里的植物,”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面对严酷的干旱,有的选择深深扎根,努力汲取每一滴水分;有的选择缩小叶片,竭力保存生命的能量。环境相同,选择各异,我们的生命体验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份对生命的礼赞,是她送给学生最珍贵的礼物。

面对初入校园尚显懵懂的新生,她总会在课上轻轻提问:“今天,你在校园里遇见了哪棵特别的植物?”以此唤醒他们对身边鲜活生命的关注。“小小的植物蕴藏着大大的智慧,”徐永清眼中闪烁着光芒,“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生命纵有困境,也总会找到向上生长的力量。”

韩雪:用东农精神唤起学生的时代共鸣

602E2

“东农,就是我的家啊!”谈及母校,韩雪老师的声音几度哽咽,眼眶泛红,“它厚重朴实的家风滋养着我,我也渴望把这份力量传递给学生们。”这份对母校的深沉爱恋,成为她讲好《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动力。

这门课责任重大——要帮助青年在时代洪流中明辨方向,立稳根基。如何让宏大的主题走进年轻的心灵,激起共鸣?韩雪找到了独特的方法:于细微处见精义,让东农的“家事”映照国之大者。

从2006年踏入东农求学,到如今站在讲台育人,十九载光阴流转,韩雪对这片土地的爱恋愈发醇厚。这份深情,让她能巧妙地将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化作生动的思政元素,让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走进她的课堂,校园风物都可以变为“教学案例”。讲述科技创新时,她会为学生讲起校园内许振英、王金陵、秦鹏春等人物塑像背后蕴含的科学家精神;讲述教育强国时,她会与学生共同回忆东农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和扎根龙江七十余年的黑土守望;讲授文化传承时,由王羲之字体组成的“东北农业大学”校名标识又会来到课堂,让学生在俊逸高雅间感受五千年岁月沉淀下的东方韵味……她将宏大叙事巧妙融入学生可感可知的“小切口”,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家国情怀的大门。

“形势与政策课,”韩雪语气坚定,“不仅要讲出‘热度’,更要讲清‘立场’,引导学生在风云变幻中明辨是非,站稳中国立场,坚定中国自信。”

如果说焦扬、徐永清、韩雪三位教师展现了不同的教学风采,那么在他们各异的教学艺术背后,蕴藏的是同样炽热的师者之心。这份初心,是焦扬用20.3万字对话堆砌的师生情谊,是徐永清在每一片叶子中读懂的生命哲学,是韩雪将校园一草一木化作思政教材的教育智慧——而这,也正是无数东农教师共同的选择:他们选择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在田间地头躬身指导;他们为学生的前程辗转思量,在学术路上锲而不舍……

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我们更加坚信:教育的真正力量,就蕴藏在这一堂堂课、一句句话、一盏盏深夜不熄的灯里。我们衷心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继续将“爱校如家”的深情化作课堂上的春风化雨,以匠心传承知识,以仁爱润泽心灵;愿每一堂课都不负信任、不负青春,成为一扇窗、一束光;愿教育的美好,能够在这样的坚守中不断生根、抽枝、开花,最终结成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希望。

谨以此文,致敬焦扬、徐永清、韩雪三位老师,更致敬每一位默默耕耘三尺讲台,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平凡成就非凡的您——您站立的地方,就是教师最美的舞台,亦是教育最美的风景!

谢谢您,老师!

(撰稿/钱振宁 图片制作/钱振宁)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