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在第四次党代会上铺就,如何将战略愿景转化为每个东农人的行动坐标?7月9日,校党委书记付强再次做客“业务大讲堂”,面向全校700余名师生以一场深刻犀利的“找准定位,做不断完善的自己”主题讲座,给出了答案,引发了师生的强烈共鸣。
“你是东农人吗?你爱东农吗?你愿意东农好吗?”付强再次发出“东农三问”。学校的发展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每位教职员工智慧和汗水的微观累积。每个东农人都应在这“三问”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将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的洪流,以“我是东农人,我爱东农,我愿意东农越来越好”的赤诚,托举起学校未来发展的新高度。

聚焦六类关键群体 明晰职责使命
讲座中,付强摒弃泛泛而谈、开宗明义直击问题痛点,为每个群体、每个岗位、每个二级单位精准定位、明晰主责主业、赋能奋进力量。
✦管理岗位人员——既当“火车头”更做“服务员”。对标《校领导班子行为规范》,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学习,到保证工作投入、讲求工作实效,再到密切联系群众、坚守纪律底线、保持洁身自好、务必团结协作八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管理干部要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要经受得住风雨,承受得了委屈,要以“走流程”的躬身实践破解本领恐慌,以“解决师生急难愁盼”作为最大政绩。要以“将东农的每一平方刻进大脑,把所有教职员工的利益放在心尖”的极致投入筑牢责任根基,推动学校党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效能。
✦“双肩挑”干部——做“平衡木”上的“双面手”。破除“角色错位”,在管理与学术间灵活转换身份,既不能用纯学术思维处理管理问题,也不能用行政手段粗暴干预学术事务,做好时间管理与精力分配。面对难题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管理”“教学”“科研”融合,带领学院攻克发展难关,实现双岗建功。
✦辅导员——做学生的“引路人”与“守护者”。破除“事物主义”,注重思想引领的敏锐性,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提升专业素养,应对学风考风、就业形势等挑战,要对学生付诸真情,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普通教师——筑牢“主力军”与“大先生”的育人使命。破除“本位迷失”,要回归教学天职,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精心打造“金课”;恪守“人师”本分,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珍视教师荣光,以高尚师德滋养校园生态。
✦研究生导师——履行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第一责任人”使命。破除“责任虚化”,强化“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的使命自觉。要以“大先生”境界引领学生思想学术成长,以“零容忍”态度捍卫学术净土,构建“严管与厚爱统一”的健康导学关系。
✦教辅人员——做好“支撑者”与“保障员”。破除“被动响应”,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响应效能,倡导变“等上门”为“送上门”的主动服务,弘扬“工匠精神”的专业追求,筑牢安全与规范的底线思维。

讲座的最后,在展望三年后建校80周年的历史时刻,付强饱含深情地说道:“此刻我的心情充满矛盾——既渴望时间快些,期盼早日看到校庆时学校发展的累累硕果;却又希望时光慢些,因为那时,我们这一代人也已临近退休的年龄……无论如何,相信我们为之奋斗、为之奉献、为之打拼过的东农一定会越来越好!”深沉的告白,既是对学校辉煌未来的热切向往,亦是对耕耘岁月的无限眷恋!
这场历时三个小时的讲座,不仅是一次业务培训,更是一场唤醒个体价值与集体使命的思想召唤。当“东农三问”深植于心,当每一个岗位的坐标清晰锚定,当全体教职工能够在其位、明其责、尽其能,“东农梦”便不再是遥远的星辰,而将变为脚下正在迈进的征程。因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正是由每个平凡的岗位,一点一滴铸就而成。
(报道/回彦霖 摄影/王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