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我校园艺园林学院吴凤芝、周新刚等在《Molecular Plant》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发布日期:2023-03-21 发布机构:宣传部 责任编辑:回彦霖 阅读次数:

3月19日,我校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吴凤芝、研究员周新刚等在解析植物多样性种植提高植物生产力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Interspecific plant interaction via root exudates structures the disease suppressiveness of rhizosphere microbiomes》为题发表于Cell子刊、植物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Plant》(影响因子:21.949),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全文链接: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23)00073-4

集约化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不合理的集约化管理措施导致的土壤质量下降、土传病害加剧等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集约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多样性种植体系中,植物间可以通过种间互惠作用提高植物生产力。例如,间套作等多样性种植模式可以抑制作物病害、促进作物生长。吴凤芝课题组前期发现,分蘖洋葱(Allium cepavar.agrogatumDon.)伴生可以有效促进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作物生长,并能抑制番茄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该研究以分蘖洋葱-番茄伴生体系为模式,解析了根系分泌物影响邻居植物根际微生物招募的机理。研究发现,番茄根系能感知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中的信号物质(如二氢槲皮素);之后,番茄改变了自身根系分泌物组分,从而招募了有益微生物、塑造了抑病型根际微生物组;番茄根际招募的有益微生物能通过直接拮抗作用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抑制番茄黄萎病。该研究揭示了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种间互作通过诱导作物根系分泌物变化促进有益微生物根际定殖,从而抑制作物土传病害,进一步阐明了植物种间互作驱动抑病型根际微生物组构建的机制,并为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精准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种间互作塑造根际微生物组抑病力的机理模式图

我校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吴凤芝和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韦中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我校园艺园林学院研究员周新刚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我校园艺园林学院博士张敬禹、博士Muhammad Khashi u Rahman、副教授高丹美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Francisco Dini-Andreote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资助。

吴凤芝团队主要从事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及调控的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研发岗位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9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授权连作障碍克服相关专利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周新刚是我校园艺园林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龙江学者支持计划”青年学者、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黑龙江省“头雁”团队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优秀青年基金等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及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7篇。

(供稿/园艺园林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