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农学院深入开展“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主题活动

发布日期:2022-08-05 发布机构:网上投稿 责任编辑:张尚男 阅读次数:

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是由中国作物学会、教育部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作物学会作物学人才培养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主办,全国高校涉农学院承办,以“走进乡土乡村致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行动。

我校农学院在学院党委书记武小霞,院长陈庆山,党委副书记张华英,副院长张林,各系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各年级辅导员的带领下,在前六年开展的工作基础上,充分结合“百乡千村”全国示范村镇创建活动,组织学院农学系、植保系、种子系、植科系四个党支部师生,深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黑龙江省逊克县卫东村、甘南县兴十四镇兴十四村、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铁力市王杨乡建设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以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校地、校企合作,服务百乡千村”为目标,聚焦乡村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

各实践团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师生配合、共同下乡的方式,注重教师支部下田指导,学生志愿者入户调查,了解当地情况,学习典范乡村,不仅提高了同学们对于三农的认识、了解以及责任担当,培养一批知农爱农的农学人才,还可以结合植物生产类专业优势与特色,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为龙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尽一份微薄之力。

各实践队伍在当地合影

紧密村校联合,增强校地合作,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逊克实践团队与卫东村村委会开展座谈,在当地村支部书记介绍下了解到,卫东村党支部通过不断规范组织生活,健全完善“一清单三督查”等组织制度,建立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红黑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共同富裕、两治和谐”的新时代道路。时间团队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们共同探讨卫东村生态环境、绿色农业发展新道路,并开展了可持续农业发展宣讲会,针对当地农业生产中的情况给予了可持续生产建议,呼吁村民们在提高农业生产、美化乡村风貌时,也应加大对土地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农业生产道路,让土壤更肥沃,作物更优质。

甘南实践团队于兴十四村委会开展座谈。兴十四镇党委书记刘艳东介绍了过去几年兴十四镇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在近几年为巩固脱贫攻坚,实效进行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陈庆山详细讲解了现代农业发展要点,其中重点提出农业发展信息化的提升,并表明智慧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合理利用学科融合,最终使农业发展具有灵活性,联动性,从而解决区域农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双方就智慧农业建设,大豆品种选育、葵花抗病性预防等交换意见,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铁力实践团队与建设村委会进行对接,村支部书记苏江介绍建设村以德孝文化为核心,推行村民自治。自治得以治村、法治得以立村、德治得以兴村。欢迎实践团队来建设村开展调研,对所得数据等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得高质量报告,供其它村进行参考,进而在整体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同时助力建设村发展,共同探讨并解决当地发展难题。实践团表示能借助学校的优秀平台,大学生开阔的视野,结合建设村当地的文化背景,不断扩大影响力,为当地的线上销售产业注入一股充满蓬勃朝气的力量。

元宝实践团队在张宝金老书记的陪同下观看了村内宣传片,从“光腚村”到亿元村------元宝村老书记张宝金讲述的故事。老书记带大家齐心协力干,科学种田,坚持“以工养农、工农并举”的发展方针,确定了立足于“农”、取利于“工”,带领广大党员同志,创办了小木农具加工厂、卫生筷子厂、铅笔板厂、制笔厂等村办企业。实践团队向老书记学习了他30多年的掌舵经“凡事相信党,遇事靠群众,干事讲科学”。“想要带领村民种田致富,唯一的办法就是科学”。

各实践团队在当地开展座谈

见证农业发展,赓续奋斗精神,把握乡村振兴“主动脉”

逊克实践团队参观了当地的农业农机合作社,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为农机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农机的使用推动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农民投入成本,提高了农业种植播种、收获的效率,一般农机也都为一机多用,效益好、用期长且用途多。团队还参观了黑河逊克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园,逊克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园核心占地2.2万亩,构建了示范基地、智能管控中心、中外专家科研中心“一基地两中心”布局。近几年逊克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中俄合作,促进技术交流,开启中俄农业产业合作新模式。

实践团队在逊克县卫东村进行参观

甘南实践团队来到了村史展览馆,共同见证兴十四村的发展历程。实践团成员充分感受到原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永争一流、超前奋进的个人精神和人格魅力。也深刻体会到兴十四村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以及致富争先的精神。从个人到集体,从缩影到群像,兴十四村在本次村史展览馆参观学习中变得亲切,兴十四的精神也在实践团的师生心中熠熠生辉。实践团来到了兴十四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果蔬园区内展示了多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兴十四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设温室大棚1331栋,繁育瓜果、蔬菜、花卉等多样品种,兴十四村的棚室经济已经成为带动村民共谋富裕的发展新引擎。

实践团队在甘南县兴十四镇兴十四村进行参观

铁力实践团队在建设村进行村文化、农业参观学习,建设村主要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当地设有“九河泉微纳米硅肥示范田”,更有“私人定制锌硒大米”打开销路。同时以“勤俭星”“和睦星”等评比,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村里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德孝文化的宣传板,村内建立了“矛盾调解室”、“孝心食堂”等设施,促使整个建设村形成团结互助、你争我赶、力争上游的先进村集体。实践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切实的行动深入了解、记录新农村、新风貌,也真切地领悟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队在铁力市王杨乡建设村进行参观

元宝实践团队参观了《暴风骤雨》纪念馆,见证中国土地改革的艰辛历程,在文物展台上,一张卖身契、一只马灯、一件地契,让实践团队直观地感受到了元宝村农民当年的生活处境。土地改革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现在的元宝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团参观了哈尔滨金雪莲笔业有限公司。占地35亩,每日产铅笔70万支,每年为元宝镇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为元宝村村集体创造可观收益。金雪莲笔业有限公司的王经理带领实践团参观时说到:“作为全中国和晨光企业合作的三家铅笔厂之一,我们的压力最开始是很大的,但是我们顶住了压力,克服困难,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持。”

实践团队在尚志市元宝县元宝村进行参观

深入田间地头,科技指导帮扶,锤炼乡村振兴“主力军”

逊克实践团队成员跟随老师一起前往当地的农田进行田间走访调查,调查当地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考察农作物的长势状况,询问农民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种植难题,老师们对问题原因进行了解释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科学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向同学们讲解了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充分了解当地农业农村建设发展现状,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农户家中与农户们进行交谈,了解当地农户主要种植的作物种类,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当地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向农户们宣传讲解生物有机肥的好处。

甘南实践团队成员通过走访调研兴十四村的农户了解了村内的相关情况和近些年来村子的变化。全村面积3.3万亩,其中耕地1.68万亩、树林1.13万亩、草原4000亩,共有198户村民、956口人。兴十四村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基本实现了城镇化,村民们住在集体共建的花园别墅当中,并且拥有大型体育馆体育场等娱乐设施,村内还拥有从幼教一直到高中的教育资源。实践团成员还了解到兴十四村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村民收入由原来的几万元增至现在的十几万元,农民们的生产热情更高了。甘南县兴十四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标兵”,“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2020年获得“全市十强乡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

铁力实践团队在参观后,为更加深入了解当地农户生态经济系统,实践团队以抽样调查方式,选取一定数量农户进行问卷走访调查,对当地环境情况、气候条件、土壤成分、种植结构、往年产量、成本与收益等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充分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调查农民对水稻产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的处理方法,为造美丽乡村,助力生态振兴,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后,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完善已有的生态处理方式,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元宝实践团队走访村民并进行了深入基层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实践团了解到了元宝村的三大粮食作物是“玉米,水稻,黄豆”,以及三大粮食作物的种植情况和盈利情况,在2010年,元宝村里投资8200万元建起5万平方米的楼房、别墅,让494户村民住上大房子。实施平房保暖工程,实现集中供热。村内道路硬化率、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同时元宝村土地集中经营面积达到90%,高产稳产、节水高效、耕作先进、科技覆盖的高标准农田面积占60%。同时元宝村全面升级传统农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1200亩,改造中低产田2500亩,开发水田3000亩,修建干渠2700延长米。全村将高端水稻“稻花香”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亩,水稻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在景观人文方面,元宝村投入50多万元绿化美化村庄及街道,开展黄泥河护岸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打造休闲健身观光带,建设万亩生态植物园。

实践团队向村民询问、发放问卷

东北农业大学作为深度服务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创新破局开新路,用专业思考和生动实践回应时代的呼唤。引导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为农科院校长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支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深度调研与多举措支持,与全国示范村镇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历史长卷中最具标志性的节点。涉农类高校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成绩斐然。农学院学生学以致用,在田间地头感受农科类专业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为龙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尽一份微薄之力。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农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