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地方重要科技需求,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发展,7月1日,我校与铁力市就解决当地秸秆综合利用难题开展科技合作专题对接。铁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春东,铁力市总工会主席郝立国、铁力生态环境局局长闫柏森、工业信息科技局局长李德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铁文、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闫大伟、铁力市8个乡镇负责人及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行19人参加座谈会。我校副校长邹德堂、工程学院杨悦乾、孙勇、王金峰教授,纪文义研究员,生命科学学院李凤兰教授、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谢小来教授、刁新平副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华晶副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珲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会。座谈会在农学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宋珲主持。

座谈会现场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珲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陈春东首先对学校与铁力市深入开展校地合作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铁力市的基本情况、自然资源、农业分布状况及产业情况。他表示,铁力市耕地面积172万亩,每年收获季节后同样面临秸秆处理的大问题。铁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9年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希望通过此次对接,依托高校的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帮助铁力市解决秸秆处理难题,并以秸秆综合利用合作为契机,与学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将更多的成果和人才引入铁力市,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铁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春东介绍相关情况
邹德堂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宗旨和基本概况,回顾了东农以往与伊春市的合作历程。他表示,秸秆综合利用是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铁力市能够抢前抓早提前谋划2019年秸秆处理相关工作,让我们感受到铁力市政府务实担当、重视民生、重视农业的态度和决心。学校作为我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农业高校,在秸秆五化处理方面有着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成果,多项成果在省内不同区域开展了推广示范,有效解决了秸秆综合利用问题。此次对接,学校围绕铁力市的实际情况,重点筛选了一批成熟度高、示范效果显著的成果进行介绍,希望通过成果介绍,帮助铁力市找到适合当地秸秆处理的科技成果,依托技术推广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切实解决地方秸秆综合利用难题。也希望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推动校地双方全面深入合作关系的建立,将学校更多的优秀成果和科技专家带到铁力市,为铁力市农业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我校副校长邹德堂在会上讲话
随后,我校专家通过视频演示、PPT介绍等方面,分别就秸秆机械化还田处理、秸秆制肥、秸秆基料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十余项技术成果逐一进行了详细介绍。校地双方就相关技术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前,铁力市政府一行来到我校“东北农业大学坤昊生物菌剂研发中心”,了解了依托我校“寒地秸秆腐熟菌剂及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开展的寒地秸秆腐熟制肥试验示范情况,听取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凤兰教授的成果介绍。
(供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