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开展2018年校级“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格局,学校于10月18日下午,在图书馆229会议室召开2018年校级“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项目汇报会。副校长李伟凯,宣传统战部部长吴春丽、教务处处长王杜春、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张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静波,各学院(部)分管教学副院(部)长,申报项目课程负责人及课程团队骨干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王杜春主持会议,他指出,“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是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手段,是与显性思政——思政课程相同方向的隐性思政,通过项目建设,要出一批精品课程思政课程,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出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主讲教师。

教务处处长王杜春主持会议
会上,学校17个申报单位分别择优推荐1个申报项目进行了10分钟以上PPT汇报。汇报项目的负责人分别从课程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方案、课程建设实施计划进度及阶段目标、预期成果及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汇报历时3小时40分钟。各项目深入挖掘了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认真梳理了课程中所包含的科学精神、文化精髓,力争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项目负责人汇报现场
李伟凯在会上讲话。他首先对老师们的精彩汇报表示了感谢,同时谈了三点感受:一是学校组织的第一次课程思政汇报精彩,感觉各项目不像是首次汇报,更像是孕育了很久才提出的项目建设方案;二是我们的老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的那么的精深透彻,不仅是内容丰富,而且都非常有实用价值;三是我们的课程设计是那么的精妙,不仅与专业知识融合的深入,更让人感觉是育人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副校长李伟凯在会上讲话
李伟凯指出,课程的根本作用就是育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切入点。只有每门课程都很好的融入思政元素,我们的老师才能实现全员育人。只有我们点燃了课程思政的点,才能照亮我们立德树人的面。
李伟凯强调,我们应首先了解课程思政应该包含什么、应该拥有什么、应该怎么去做。一是课程思政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人生装备。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为学生成长系好第一粒扣子。要促使学生用课程去还原思考,用行动去还原初心,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一门课程就是学会了一种思维方法,选择了一个专业就要培养一种专业素养,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二是要为学生提供人生品味。要让学生认真保持健康的状态,保持良好的习惯,保持持续奋斗的激情,保持坚定敏锐的思考。健康的状态包括认真学习的状态、快乐生活的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习惯就是使学生受用终身的道德资本。保持奋斗的激情就应该是青春无悔的激情、奋力拼搏的激情、热爱生活的激情和潜心问道的激情。敏锐的思考的要素是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盏灯,提着自己的灯,去照亮未知的旅程。在课程当中,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独立精神、独立的工作和独立的研究。三是课程思政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让学生感知奉献,懂得感恩,学生懂得感恩就学会了成长。感恩家人就会多一份温暖,感恩同学就会多一份友谊,感恩社会就多了一份责任。
最后,李伟凯强调,举行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汇报,即是展示的过程,同时是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是学校实现课程育人的重要举措。
据悉,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教务处组织开展了“2018年校级’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项目”的遴选工作。共遴选出17个部门申报的36个项目为首批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项目。
(供稿/教务处 摄影/新闻中心记者站 杨雅晗 朱斯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