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校于2017年11月启动开展以“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用中国梦力量引领实践”为主题的2018年寒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各项学习任务中,鼓励青年学生在实践服务中,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以优异成绩喜迎我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截止到2018年1月30日,已有近50%的团队完成实践活动。
项目管理 安全第一 搭建平台聚实践团队
我校社会实践项目管理采用“学校-学院-团队”的三级管理体系和“校团委-学院分团委”的两级立项审批体系,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2018年寒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校共立项备案实践团队1079支,参与学生7450人次,实践地点涵盖28个省份及直辖市。
秉承安全第一的实践活动开展原则,学校通过各学院团委和“掌上东农”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做好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寒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工作的通知》,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大四学生结伴出行重大交通事故”事件,紧急发布社会实践安全工作补充通知。同时各级组织围绕实践安全开展专题培训,对申报立项实践团队全体成员购买保险情况、项目开展风险评估等全面排查,确保实践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多级培训 标识统一 扁平管理助实践开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学校围绕实践选题、报告撰写、新闻宣传等内容为全校实践团队做专题培训,各学院团委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实践培训、朋辈交流等活动,确保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
为进一步增强实践宣传效果,扩大实践影响力,学校统一制作印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实践团队旗帜、团队红马甲,根据各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立项数量,按比例分配发放,做到重点团队有旗帜、重点队员有服装。各学院团委根据实际情况,同步配备院级重点团队服装旗帜标识。
学校社会实践组织宣传管理采用扁平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实践类型,组建工作QQ群10个,由学校负责社会实践工作人员直接发布相关通知及要求,将实践安全注意事项、新闻稿件撰写提交等具体工作第一时间传达给每支实践团队,随时掌握每支实践团队活动开展情况,加快信息流速率,提高决策效率。
精神引领 躬身调研 脚踏实地展实践风采
学校2018年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青年学生从理论普及宣讲、社会观察调研、红色革命教育、科技支农助农、精准扶贫帮扶、教育关爱服务、美丽中国发展、创新创业探究、一带一路综合项目及其他实践研究十个方面,引领广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实践中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普及”宣讲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47支,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通过组建理论普及实践团,到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以宣讲动员的方式带动广大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园艺园林学院“党纲引我行”十九大精神宣讲实践团队赴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三十五小学,围绕十九大报告中国家对青年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进行宣讲动员,号召学生以青春之小我建设国家之大我。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牢筑初心 砥砺前行”党的十九大理论普及实践团赴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积极联系农场关工委,组织当地学生代表和离退休干部代表分别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使十九大精神走向基层,走向群众。


为山西大同城区三十五小学做十九大精神宣讲 为黑龙江八五六农场离退休干部代表做十九大精神宣讲
——“社会观察”调研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345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参观、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实践方式,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展开调查研究。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园调研”实践团队深入哈尔滨各大农业生态园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理念,分析比较,总结解决温度对黑龙江地区农业发展限制的案例做法。园艺园林学院赴哈尔滨市呼兰区昊明苗木基地开展以“耐寒性植物的繁育技法及销售市场调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调查耐寒性植物的繁育技法对东北地区以及其它寒冷地区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赴北大荒现代农业园调查现金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理念 在昊明苗木基地对耐寒性植物进行枝条修剪
——“红色传承”教育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115支,以革命者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为依托,通过“红色”专题调研、“红色”主题讨论等方式,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以十九大报告中继承革命文化为主线,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华之魂,筑梦铁人”实践团赴大庆铁人纪念馆参观学习,随后赴大庆市第五十五中学为孩子们进行铁人精神的事迹宣讲活动,再次开启铁人精神的新时代召唤。食品学院“走访红色路,追寻中国梦”社会实践团在哈尔滨烈士陵园、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中国满洲省委机关旧址、尚志碑林和赵一曼烈士牺牲地进行红色精神感悟与传承调研活动。


为大庆市第五十五中学学生进行铁人精神宣讲 在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进行红色精神追寻
——“科技支农”助农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67支,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专业优势,开展农业知识科普讲座、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能够切实帮助基层农民提升技能,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动物医学学院“牛乳头瘤病调研”社会实践团赴完达山乳业黑龙江牧场开展“践行十九大.温暖进乡村”实践活动,随队动医学院专业指导教师为牧场负责人就乳头瘤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控措施进行详细讲解,为大型牧场及小型养殖户提供科学的疾病防控建议。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冬捕实践调查团”走进查干湖,进行冬捕现场实地考察,亲自测量冰洞直径,网眼大小等冬捕数据,同时调研冬捕文化。经济管理学院“追寻营销新思路,践行扶贫新征程”实践团携手黑龙江省东宁华信集团赴伊春市开展东北蓝果营销模式调研。

赴完达山乳业黑龙江牧开展牛乳头瘤病的防治宣传场 赴查干湖开展冬捕相关调查研究
——“精准扶贫”帮扶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55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科学扶贫、内源扶贫”的思想,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生产调研、技术指导等实践活动,同时带动社会各界关心扶贫工作、参与社会扶贫,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艺术学院“艺团筑梦微力量”实践团来到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湖南省十八洞村,采访了上一届的村支书施进兰先生和扶贫队长石先生,了解到当地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生活上的变化,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道路扩大;二是精神变化,每家每户喜笑颜开;三是产业结构变化。施进兰先生表示“我们除了精准扶贫,我们更要致富奔小康”。文法学院“新型农村合作社融资难问题调查团”赴宁安市盛达玉米合作社等29家合作社,通过调研总结提出新型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建议方案。


精准扶贫实践团走进湖南十八洞村感受“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新貌
——“教育关爱”服务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166支,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支教、敬老、助残、公益劳动、科普宣传、法律援助等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使帮扶对象感受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幸福感。工程学院赴柳河镇万宝希望小学开展精准帮扶贫困留守儿童行动,实践队员为孩子们捐赠学习用品、课外书籍和捐款,为孩子们表演节目开展感情陪伴,并与8个贫困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资源与环境学院联合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慧德女子基金组建“爱在心中”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哈尔滨市通乡小学校,以“奇思妙想--我们一起向前进”为主题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组建“春蕾支教”社会实践团赴贵州省松桃县大路镇乜江中学,为百余名学生进行数学、语文等基础课程和音乐、美术等兴趣课程的支教活动。


与柳河镇万宝希望小学8名贫困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 为哈尔滨市通乡小学学生讲授“奇思妙想”科普课
——“美丽中国”环保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159支,重点依托相关学科专业组建生态文明和谐发展实践团队,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专业技术指导等活动,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和谐共生理念。食品学院“饮水思安”环保宣传实践团赴嵩山社区,围绕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和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技巧等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节水环保宣传,同时在黑龙江农垦总局水务局进行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及治理政策的调查。动物医学学院赴安徽省霍邱县开展“以稻田养虾为例探究安徽省霍邱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实践活动,在临水镇、石店镇、三流乡、邵岗乡等多个乡镇调研优化农业环境与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故事。


走进嵩山社区进行节水环保宣传 在石店镇采访生态养殖带头人韩书记和养殖大户赵大爷
——“创新创业”探究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66支,依托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把创新创业同专业相融合、助推成果转化与产品升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助推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创新创业同思想认知相结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宣传创新理念。电气与信息学院“东小农原味庄园”创业实践团队为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赴哈尔滨市解放军211医院,对医生、患者及病患家属展开了“草莓番茄”产品认知度的相关调查,为创业团队积累宝贵市场数据;同时赴黑大科技园,走访创业公司调研产品推广经验做法,进行创业经验和产品合作的交流洽谈。据悉,以“东小农原味庄园”为主产品,创业团队在2016年注册“哈尔滨裕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团队创业项目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曾获得“挑战杯”省级三等奖、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创新创业实践团走进解放军211医院,开展“草莓番茄”产品认知度相关调查
——“一带一路”综合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27支,以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五路精神为实践基本框架,开展“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产品挖掘和商业实践、中国文化推广、跨国小微企业投资融资调查等活动,推动青年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农学院实践团队赴牡丹江市东宁县实地考察华信农业(华信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围绕盈利模式、政策支持等问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详细调研,通过访问当地农户、企业、政府官员,探寻黑龙江省对俄农业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华信模式带来的启示。经济管理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组成联合实践调查团,赴佳木斯浦东国际物流公司开展“研究佳木斯龙江丝路经济带发展现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感受龙江振兴新经验。


走进华信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 赴佳木斯浦东国际物流公司
此外其他选题类型实践项目共组建实践团队32支,着眼于党的十九大里程碑和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着眼于学生发展、时代进步要求,开展了具有可行性及实践价值的实践活动。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质量,从2017年开始,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以一年为周期,分寒暑假两学期持续开展。2018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阶段将持续至3月初,开学后进入总结阶段,根据各团队开展情况确定校院两级重点实践团队,为暑期社会实践做进一步筹备。
(供稿/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