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言论】榜样之光——写在东北农业大学庆祝第33个教师节“先优”表彰之际

发布日期:2017-09-12 发布机构: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王博 阅读次数:

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隆重表彰了61名在各条教育战线上涌现出来的教师,分别授予“突出贡献奖”、 “优秀教师”、 “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传承着东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引领着东农校园的新风尚,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向获表彰者致以崇高敬意!

榜样的确立为新一代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始终坚持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和可贵品质,我们才能在不断对比、不断反省、不断追求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并获得真正的成长。蒋亦元院士用毕生精力从事割前脱粒联收机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王洪斌教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实际行动彰显着国家级教学名师的风范与胸怀,带动和引领着更多的教师投身教书育人的追求与实践;在向文胜的心里装的始终是他的学生、他的科研,永远装的是国家民族的科技进步,为促进我国民族制药企业的发展、推进生物产业的“提档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李景富教授从教50年,始终不舍昼夜,往返于课堂与田间,育成番茄新品种27个,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为实现一个红色的梦想而躬耕向前;被农民亲切称为“田间教授”的王振华教授先后育成推广玉米新品种22个;甘做中国大豆食品研究“坚守者”的江连洲教授30余年倾心致力于大豆加工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还有一如既往的刻苦与努力,在环境保护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张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我国饲料和畜牧科教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安山;一直致力于我国特色移栽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广,为我省移栽机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赵匀……他们就是新时期的黄大年!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有着“敢为天下先”、勇于拼搏、勇于创新的志向和气魄,向着前人未竟的学术领域坚持不懈,立于时代发展的前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教师需要有“一潭水”的底气,才能在授予学生“一碗水”的课堂上游刃有余。

榜样凝聚着东农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东农从来不缺少“黄大年式”的好教师。行走在东农校园,许振英、王金陵、骆承庠,这一尊尊雕像,和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和事迹,沉淀了东农校园的精神内核,形成了东农发展的不竭动力。现如今,学校又涌现出了一批批以蒋亦元为代表的优秀的东农人,他们传承并丰富了东农精神的内涵,他们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或立足三尺讲台、言传身教;或勇攀科技高峰,矢志不渝。正是一颗无私奉献、敬终如始的“初心”,支撑起了他们对教育、对科研的信念,岁月变迁,不变的是他们育事业的热爱;事事过往,留下的却是桃李芬芳。

榜样之光,照亮前行的方向。如今,学校正面临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有利契机,处于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形势下,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支持、投身于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当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心育人、安心治学、精心科研、尽心服务,深化“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团队精神,采用紧逼战术”的治校新理念,不断的向身边榜样学习,让争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价值追求升华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让见贤思齐的氛围在东农校园内潜移默化,蔚然成风。如果每个小环境都营造通过奋斗改变处境的氛围,就能唤醒更多人进取的渴望,这种渴望虽然发自个体,却能影响整个校园,集聚成充满希望的东农力量。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行的方向,激发全体东农人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为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

(撰稿/徐彦贝)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