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我校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歌咏比赛暨“青春榜样·校园之星”颁奖典礼

发布日期:2013-12-10 发布机构:校团委 责任编辑: 阅读次数:

12月9日晚,我校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八周年歌咏比赛暨“青春榜样•校园之星”颁奖典礼在音乐厅举行。校党委书记冯晓、副书记胡国良,纪委书记孙立军出席活动。学校宣传部、纪委、学生工作处、校团委、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观看了比赛。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合唱协会会长于侃、哈尔滨交响乐团团长李庆玉、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原演出总监安静国担任比赛评委。

冯晓在活动中讲话,他首先向在学校共青团工作中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并向组织筹备这次活动、积极参加这次比赛的各单位和同学们表示慰问。他指出,纪念“一二•九”运动78周年是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弘扬革命传统、激发爱国热情、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活动。同时,表彰“校园之星”,发挥“青春榜样”作用引领东农学子,很有意义。冯晓向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同学们以德载道,以信立人;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敏于求知;希望同学们知行合一,奋发有为。最后,冯晓希望同学们牢记使命、再接再厉、争创佳绩,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他人、学校和社会,为实现我校“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宏伟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勇往直前。

颁奖典礼上,胡国良宣读了学校《关于表彰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人员的决定》,并为获奖师生颁发荣誉证书,对获得“挑战杯”国家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组的学生分别奖励10000元、5000元和3000元。

活动中,歌咏比赛与“青春榜样•校园之星”颁奖交替进行。歌咏比赛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分为“有梦”、“追梦”、“圆梦”三个篇章,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学生激情饱满,《迎风飘扬的旗》、《天路》、《打靶归来》、《在灿烂的阳光下》、《地道战》、《黄种人》、《走向复兴》、《旗帜颂》、《最美的星光》、《祖国不会忘记》、《中国军魂》、《国家》、《我的中国梦》等一首首脍炙人口、催人奋进的经典歌曲在音乐厅久久回荡,表达了青年学生对党的感恩,对祖国、对新生活的热爱,对伟大中国梦的执着追寻。在“青春榜样•校园之星”颁奖环节,以视频形式呈现了学生们推选自强之星、志愿之星、感动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的奋斗故事,亲切、朴实、感染力强,引起了在场团员青年的强烈共鸣。整场活动在我校大学生合唱团的《保卫黄河》激昂旋律中落下帷幕。

最终,经济管理学院合唱队和电气与信息学院合唱队荣获一等奖,理学院与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联队,工程学院合唱队,农学院与园艺学院联队,动物医学学院、动科科学技术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联队荣获二等奖;食品学院合唱队、研究生学院合唱队、文法学院合唱队、水利与建筑学院合唱队和资源与环境学院合唱队荣获三等奖;艺术学院合唱队荣获优秀表演奖。

据悉,2013年10月,校青年传媒中心、校广播台、校学生会在全校发起了“感动东农的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历时57天,共有70余名学生典型通过学院团委推荐或自主报名参加评选,最终评选出“青春榜样•校园之星”先进人物和团队5个。评选活动首次由学生组织自发评选学生“榜样之星”,旨在用学生的视角来挖掘身边的感动和榜样,是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创新尝试。

冯晓在活动中讲话

胡国良宣读表彰挑战杯获奖团队和个人的决定

胡国良为挑战杯获奖师生颁奖

孙立军为获得共青团省级以上奖励代表颁奖

“青春榜样 校园之星”获奖人物颁奖仪式

“青春榜样 校园之星”获奖集体颁奖仪式

研究生部演唱《迎风飘扬的旗》

农学、园艺学院联队演唱《打靶归来》

资源与环境学院演唱《在灿烂阳光下》

电气与信息学院演唱《地道战》

理学、国际学院联队演唱《走向复兴》

水利与建筑学院演唱《旗帜颂》

工程学院演唱《最美的星光》

经济管理学院演唱《祖国不会忘记》

动科、动医、生命学院联队演唱《中国军魂》《国家》

文法学院演唱《走向复兴》

食品学院演唱《我的中国梦》

艺术学院诗朗诵《东北农大》

大学生合唱团演唱《保卫黄河》

比赛现场

校领导为歌咏比赛获奖单位颁奖

与会领导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供稿/校团委 摄影/学生记者:尚慧、温彬、高冕 编辑/霍晨光)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