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9月16日下午,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校纪委书记孙立军到分管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调研,并召开教师座谈会。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八督导组组长、纪检监察办公室主任孙永刚,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学院学科带头人、支部书记、系主任和部分教师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国义主持。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学科人才梯队建设、课程设置与安排、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学科专业均衡发展、考风学风建设、行政流程简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座谈。
纪委书记孙立军认真听取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后强调,搞好调查研究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刚才大家谈了许多问题,这表明大家真的关心学校,心系学校,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学校,办好了学生受益、广大教职员工也都受益。结合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孙立军讲了两个方面问题。
党第一次提出“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是在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九月来信。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和群众的关系,本来是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现在反倒成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了,有少数人把党和群众对立起来,比如有人说“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那么,关于党与人民关系的本质,也就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讲得非常清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的群众路线,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做的好坏,问题反映集中在工作作风上,但作风建设是大概念,包容面很大,我们本次活动聚焦“四风”,因为“四风”是当前作风建设反映最突出的部分,这就是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符合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个方面,希望作为研究党的基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要认真思考三个问题: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至少具有以下两个优势,一是我们学科内容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有着良好的大环境支持。二是一级学科平台,2005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的着力点是什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心指的就是中心工作,各个层面中心的定义不一样,对于国家来讲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对于学校来讲是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这个服务大局,对于我们马列工作者来讲是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我们马列工作者对我们的理论要有自信,要敢于面对各种负面的声音和言论,但同时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好学生,才能发挥好主渠道作用。
如何实现繁荣发展。一是加强理论研究;理论有深度、认识才有高度、行动才能自觉,要多研究马列毛经典,研究透了才能真正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应该首先有这三个自信,说马列老师不讲马列,不但是对我们做人更是对我们学科的否定。二是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普世价值问题,何谓普世价值,就是指超越宗教、超越地域、超越国家界限的价值观,是相对于人性的思考。有没有,当然有,诚信、友善等都是。但西方所说的普世价值是他自己的价值观,并非普世价值,而是西方价值观。价值观形成离不开历史也离不开发展阶段,他们的目的是攻击、推翻我们的国家。新自由主义:就是经济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完全市场化。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我们看西方鼓吹,但自己也没做。没有国家这样做。比如;罗斯福新政、09年经济危机美国都干预经济运行,并没有完全实行三化,让我们这样做啥目的?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党的历史,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阶段等的否定,来否定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我们看问题要系统、辨证、全面。比如说教育孩子,一点优秀就说全部优秀不对,一点不好就全部否定也不对。历史问题要放在当时的背景环境来看。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工作做好。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摄影/徐彦贝 编辑/霍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