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学校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首次写进《中共东北农业大学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时隔一年,校党委书记、校长徐梅在六届二次教代会报告中再一次把“不断提升师生幸福指数”作为2012年的重点工作加以强调。切实改善民生工程,目标明确;不断提升幸福指数,众望所归。
确定这样的主导思想,不仅是时代赋予的命题,更是学校党委践行党的宗旨、顺应民心民意民愿,倾情学校发展建设的战略远见。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以“民生”为重,广泛而深入地听取 “民声”、且声声入耳,字句牵心。一段时间以来,教职员工满怀欣喜地亲见“民生落地”。
为解民忧赴全力。全力推进征地工作,积极配合、争取上级部门尽早解决征地遗留问题,进一步改善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全力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扩大了校园监控系统覆盖范围,着实做好了重要敏感日期间及特殊时期维稳工作;全力做好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以及消防管网改造和集中供热并网工作;全力推进西区干院招待所安全隐患及北区供水问题的解决,实现了我校饮用水管线与市内自来水管线的并网,让校内师生吃上了磨盘山的优质水,切实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全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各级工会组织和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积极解决好离休同志住房货币化补贴遗留问题;全力推进学校中心广场及成栋楼前广场、国际交流中心综合楼等重点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工作……
全力,始终全力!正是因为有了学校党委的竭尽全力,才让广大教职员工眼前越来越亮、心头越来越暖,精神越来越振,幸福感越来越强。
为谋幸福筑广厦。幸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读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注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期待。如果驻足教代会现场,总会看到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在“推进教职工住房条件改善”的句群下面用笔勾勒出重点符号;如果置身分组讨论现场,听到更多的声音亦是关于公寓建设、棚改项目、公租房建设的交流。
安居才更乐业。因为闻听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工“望楼兴叹”,因为亲历引进人才进程中“无房留才难”的阻碍艰辛,因为忧心部分骨干教师、干部、老先生住房条件的简陋不足,学校党委切实拿出破解难题的勇气、决心、智慧和实行,坚定不移地把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现行政策不允许建设经济适用房的不利条件下,学校党委千方百计争取到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费尽心力请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两次亲临学校现场办公、推进建设进程,绞尽脑汁解决征地难、贷款难等一系列棘手问题,用诚心、决心、责任心争取到一个个特批和特办,全力满足了群众之愿、弥补了群众之艰、解除了群众之忧。
目前,学校教职工公寓(化工路)预售草案已经公布,首批 “安居工程”(针对青年教职工、引进人才、需改善住房条件的骨干教师和干部)的雏形呼之欲出,江北祥阁地产开发项目(针对大豆中心、乳品中心和亚麻研究所的教职员工)也已顺利开放,接下来,棚改项目建设(针对离退休职工)、公共租赁房建设(针对困难教职工)即将逐步纳入建设日程……尽管满足每个教职员工的住房需求难能一蹴而就,但学校党委挺进教职员工“安居工程”的脚步铿锵而坚实,其诚可鉴、其情可感、其力可叹!
为求发展结同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说起民生改善,每个人都愿成为追逐者和得益者,然而每个人又都应该成为助推者和建设者;说起幸福,每个人都愿意成为体验者和享受者,然而每个人又应该成为创造者和传播者。
当学校党委把入耳的“民声”逐渐化为落地的“民生”,当生机勃发的东农已为“提升幸福指数”精彩“破题”,有请您——全体师生员工,让我们一道“起承转合”,共同奋力谱写东农家园更辉煌的未来!
(撰稿/石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