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届二次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中,徐梅在学校当前仍存在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规划。这是学校首次将有关“战略”发展问题摆在突出重要地位写入教代会工作报告,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这是学校党委在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处级干部轮训报告会、创先争优动员会上提出要建立“危机意识”,在新任正处级干部集体谈话会上提出提升党员干部“十种能力”之规划能力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思考、战略认识的要求之后,进一步强调在学校发展建设中要把发展战略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日益重视战略在发展中的重要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因为,随着国家对高校计划功能的弱化,高等学校自主办学功能的增强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凸显,高校对自身发展的战略研究和战略规划变得日趋重要;信息化、全球化已向纵深发展,原有地域壁垒被打破,高等学校的地域性优势、历史性优势将不复存在,高校想要在同一舞台上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其对未来发展战略的研究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启动。在这样的形势下,一所学校能否善“假于物”,乘势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并实施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战略规划。因此,战略发展规划成为高校能否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求得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我校党委行政多年来自觉运用战略规划指导学校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发展战略毕竟是谋全局、谋重点、谋长远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徐梅在报告中指出学校对如何实现战略目标的深入思考还不够,提出要创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举措上寻求突破。近年来,关于战略发展的创新和实践一直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学校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美国威士康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调研考察,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将战略思考和战略规划纳入学校重要的工作环节;及时召开本科教学会议,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将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放在核心地位;成立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将自身服务定位在服务北方现代化大农业和“寒地黑土”农业、培养高端农业科技人才、缔造智慧农商、引领龙江新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上,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特色;号召干部要深入学习实践,提高六个意识,提升十种能力,切实增强战略谋划、战略管理的能力;在本次机构调整中,将高等教育研究所并入发展规划处,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专门研究。这一系列工作的推进实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广大教职工不仅感受到校党委行政勇于“剖析自我、正视不足”的坚定决心,“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胆识气魄,更见证了学校利用科学的战略规划谋求发展、不断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
学校党委和行政以战略为先,谋求科学发展的思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历次规划制定中,《十二五规划》耗时最长、用力最勤、调研最广、研究最深,推进落实之举最切,明确了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当然,要真正创造性地形成志存高远、科学完善、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战略规划,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充分准备,不断进行战略思考、战略定位、战略调整。譬如将人才培养放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上来,将科研与社会服务放到北方现代化大农业、“寒地黑土”的发展定位中去,将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到人文素养、科学管理能力与国际化视野兼具的水平上来,等等。真正做到通过战略规划谋划全局、谋划重点,谋划长远,推动学校稳步健康发展。如此,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便可指日可待。
(撰稿/贺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