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任何一所高等学府,“教学”都是倍受关注的热点,而这份“热度”正源于它与万千师生的紧密关联,源于整个社会的热切企盼。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际,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本科教学工程”及黑龙江省“高教综合改革”之时,在广大师生“建设高水平”劲头正足、“争创一流”战意正酣之日,东北农业大学教学工作会议胜利召开。身处振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的东农,如何举全校之力、聚集体之慧,切实推进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聚焦了太多的关注和期待。为此,我们将推出2011年教学工作会议系列热点追踪,期待能借此引发全体师生员工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共鸣,为剖析和解决制约我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深层次问题找到破解的办法和途径。 良好的教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其学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源。教风好坏,关乎一所大学发展的成败。教风优良,可以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扩大学校知名度、增强办学公信力;教风不正,将导致学校的教师缺乏敬业之心、育人之志,学生也就会难有向学之心、硕学之果。
在学校2011年教学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教风建设”被列为我校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不仅扩大到全员参的范围,更提升到重中之重的高度。
教风建设之本在“师艺”。报告中有言:“广大教师要坚持科学精神,潜心钻研,打牢基本知识,强化专业知识,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于是,广大教师要努力强化“师艺”,让系统理论的讲解、逻辑分析的演化、重点难点的提引、典型案例的穿插、恰到好处的板书、变化视角的表达都成竹在胸,水乳交融,挥洒自如,引人入胜。
教风建设之魂在“师德”。报告中亦有言,“广大教师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自觉加强师德修养,遵守教学行为规范,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肃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广大教师要积极完善“师德”,让思想感情的交融、人格力量的感染、公平公正的态度、甘为人梯的境界、责任在肩的意识流淌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成为他们的道德榜样。
教风建设之形在“师仪”。《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谦和可亲的形象,文雅得体的举止,就是树立在学生面前的观照榜样,对学生不仅仅是一种亲和力的传递,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张扬。走上三尺讲台,教师要把“学高为师”的能力通过“好仪态”传递出来,走下三尺讲台,要将“身正为范”的品质透过“雅举止”发扬出去。
身处“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征程中的我们,需要更优良的教风。新中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孙正聿曾说,“大学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走进大学,他们渴望获得人类文明的精华,他们也渴望求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他们期待自己仰慕的学者在课堂上为他们传授科学理论与知识,他们也期待自己敬佩的教授在课堂上为他们展示人生的典范。”
只要我们不断优化“师艺”之本、不断强化“师德”之魂,不断美化“师仪”之形,直至达到一种至臻至善的境界,高水平农业大学的目标必将咫尺可期!
(撰稿/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