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才招聘 ENGLISH 旧版回顾 融合门户

东农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东农要闻 > 正文

2025年太阳岛科技论坛系列活动之“植物保护学科创新发展论坛”在哈尔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8-12 发布机构: 责任编辑:钱振宁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植物保护领域学术交流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植保科技对粮食安全的支撑作用,8月12日,2025年太阳岛科技论坛系列活动之“植物保护学科创新发展论坛”在我校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联合主办,黑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携手我校植物保护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共同承办。全国植物保护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380余人参加论坛。

开幕式凝聚共识,擘画植保发展蓝图

上午9时,论坛在黑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宋显东的主持下正式启幕。

黑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晓燕在致辞中强调,植物保护学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支撑,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亟需以科技创新驱动植保事业升级。本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将为跨区域、跨领域的学术协作搭建高效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我校党委书记付强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院士、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学校在植物保护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学科优势,并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与全国同行的合作,为植保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东农力量”。

顶尖专家齐聚,共探学科创新路径

上午报告环节由我校副校长刘忠华主持。出席论坛的多位院士、高校及科研机构领军专家依次登台,聚焦植保学科前沿与实践应用展开深度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宁波大学研究员陈剑平以《新时期重塑植保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的思考》为题,结合生物防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提出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植保创新生态体系,强调以技术突破推动病虫害防控理念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的《绿色农药的创新研究》报告,系统阐述了绿色农药研发对减少化学投入、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关键作用,详解了天然产物农药、生物源农药的研发突破,为农药减量增效提供了技术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围绕《作物抗病性与病害绿色防控》,结合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害防控实践,解析了作物自身抗性与生态调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为病害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陆宴辉在《植物生物安全: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中,针对外来入侵物种扩散、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等热点问题,结合生物安全领域最新动态,为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提供了战略思路。

下午专家报告环节由我校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樊东主持。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植物免疫机制、农用微生物开发、转基因作物应用及智慧植保体系展开多维探讨。

清华大学教授刘玉乐作题为《Remodelling autoactive NLRs for broad-spectrum immunity in plants(重塑植物广谱免疫的自激活NLR)》的报告。报告揭示了植物免疫分子机制的新突破,为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思路。

我校教授向文胜的报告题目为《农用微生物资源挖掘、菌种改造技术与高效生物制造》,展示了微生物资源在生物防治、绿色肥料等领域的产业化潜力,呼应了生物防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香菊在《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及应用场景》的报告中客观分析了转基因技术在盐碱地改良、减灾增产等场景的应用前景及安全管理体系。

宋显东在《黑龙江省网格化全覆盖智慧植保体系创建与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黑龙江省整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防控网络,为区域植保现代化提供了实践范例。

论坛成果丰硕,助力植保学科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紧扣植物保护学科创新主题,汇聚院士专家智慧,覆盖绿色农药研发、生物防治技术、智慧植保体系等关键领域,既体现了基础研究的前沿突破,又注重产业应用的实践探索。作为太阳岛科技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有效推动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破解植保领域技术瓶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了新动能。

未来,各主办及承办单位将持续深化合作,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推动植物保护学科向更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持久动力。

(供稿/植物保护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