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副校长郭翔宇主持会议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双一流”建设文件精神和省委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全面梳理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情况,客观总结建设成效,深入查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和不足,明确下阶段努力方向,学校于1月18日下午在新图227室召开了“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及工作部署会议。校党委书记孙登林、校长包军、校党委副书记马宏坤,副校长郭翔宇、邹德堂,校“双一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承担建设任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及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带头人等13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郭翔宇主持。








各职能部门进行工作汇报






各学科进行工作汇报
会议首先由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代表“双一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展情况总体汇报。汇报从“思想理念已深入人心”“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带动学校发展作用明显”三方面概括介绍了一年来“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所取得进展,并就配套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标志性成果产出、经费筹集投入不足等方面汇报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及举措。随后,研究生院、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宣传部、国际交流处、校团委等8个部门分别就学科与研究生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与平台、成果转化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进行了分项汇报,简要介绍了本部门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问题、不足,并就2019年拟开展工作进行了阐述。“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承建学科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寒地作物生产学科群(自建)所在学院也在会上就学科建设进展情况及高水平成果产出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就学科、学院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

校长包军作工作部署
校长包军在汇报结束后作工作部署。他指出,通过本次总结汇报看到了各部门、学科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这为下一步“双一流”及高水平大学建设增添了信心。同时,汇报中也谈出了很多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重点关注解决。他强调五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激发建设活力。“双一流”及和高水平大学是每个人的事,要自上而下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在行动上,要注重激发学科及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产出成果数量质量双丰收。二是要持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相关职能部处及学院要研究制定积极的激励政策,为学科建设增速,也要完善考核约束机制,要有“能上能下”的退出机制,实现“动力”“压力”双向促进学科发展。三是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主体地位。“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要理清学院、部门、带头人之间关系,明确各自的主体责任,实现建设工作上下联动。四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务求建设实效。要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要突出学科优势特色,增加学科长板,补足学科短板,实现学科良性发展。五是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要突出建设重点,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消耗。
针对下阶段工作,他要求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一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把问题作为工作抓手,以人才、标志性成果及成果转化等作为工作重点,出台措施办法,着重解决部门、学科汇报中谈到的突出问题,要在今年年底前体现整改成效。二是要以指标为导向。各学院及部门要明晰各自指标,要分解到人,逐条落实。要进一步明确领军人才和人才培养是建设“重点”,标志性成果是建设“亮点”,社会服务是建设“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三是要侧重顶层设计。目前,国家奖励等成果偏少,主要是缺乏顶层设计,各学院及部门下一步要对有苗头的好成果进行重点扶植、重点规划,以实际举措促进标志性成果产出。四是要抓好工作重点。部门及学科要重点做好高显示度、高影响力成果的建设工作,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建设成效彰显度。五是要用好用足政策。学校围绕“双一流”及高水平大学建设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老师要与学校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各学院及老师要把政策用好用足,使政策在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六是要鼓励学科交叉。学科交叉能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新的学科增长点,鼓励在传统学科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加大对学科交叉的支持力度。七是要注重国际交流。要对准国际前沿、对标国际标准,鼓励走出去,广泛开展高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视野的提升。

校党委书记孙登林讲话
最后,校党委书记孙登林发表讲话。他代表校党委肯定了各学院、各部门所做的工作,并向全校师生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同时,他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方面要求: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双一流”建设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的根本要求,必须长期坚持,抓出实效。要明确“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学校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事关学校今后前途命运,必须铭记使命,抓住良机。要明确“双一流”及高水平大学建设关系着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能够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品牌资源等,必须心存感激,真抓实干。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当前,学科建设、改革进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距离国家的要求和师生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部门负责人、学院院长、各级学科带头人、学院教师要对照职责深刻反思是否已经努力把管理、科研、教学工作做到了最好,全校上下要各司其职,突出责任担当,要实现同舟同济。三是要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为动力。要贯彻落实省委、学校有关工作要求,通过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推动“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着重做好四件事:要找准问题。客观、准确、全面的找到问题,并且能够正视问题。要认真分析研判。通过“全国比较”“自我比较”两把标尺,通过分析研究,看进步找差距,出台可行的办法举措。要转变作风。逐项落实任务,要主动承担,主动作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对接学院诉求。要跟踪问效。对照任务指标,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指导、调整,发现问题马上纠正,确保工作质量。
郭翔宇指出,自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正式启动实施的一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和正确领导下,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有序推进各项任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开局良好。2019年是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转入新阶段之后的关键一年,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本年度将迎来世界一流学科中期检查;二是本年度是积累第五轮学科评估成果的最后一年;三是本年度是“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经费使用的最后一年;四是本年度是积累“双一流”及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果、体现建设成效的关键之年。虽然通过各部门及学科的共同努力,建设目前初见成效,但从国家“双一流”标准来看,从建设任务及其预期成效来看,从下一轮学科评估要提档升级的目标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表现为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亮点不显著,特别是标志性成果不多,尤其是国字号的成果偏少,甚至在个别反映学科建设成效的一般指标上也存在着诸多短板。下一步,各学院及部门要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建设,开展工作,摒弃以往自然成长、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要在国字号成果上加强宏观设计,大力进行培育和孵化,要抓紧时间,加快建设力度,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在“双一流”及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三项基础性工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深化改革、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确保学校“双一流”及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如期实现。最后,他代表学校要求各部门、各学院,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本次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供稿/研究生院)